明正德二年,王阳明上疏遭陷被廷杖并贬谪至贵州龙场驿,夫妻惜别于钱塘,王阳明遭福平所率锦衣卫追杀而投江出逃。歌剧《王阳明》以此为背景,讲述了王阳明从跌入人生谷底到龙场悟道的心路历程,展现其教书育人之德、治国平天下之功、致良知之言,演绎出一部生命的交响咏叹。
第一幕:钱塘投江
第一场:钱塘客栈
夕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钱塘江畔酒馆的露天桌子旁,坐满了吃茶喝酒的锦衣卫。锦衣卫合唱表杀机,以“夺命!追魂!”“天罗地网”等唱词,展现追杀王阳明的决心。
王阳明正陷入沉思,对眼前的危险浑然不觉。他回忆起自己儿时在私塾中的情景:12岁时在私塾问“何为第一等事”,直言“读书做圣贤”,与塾师“考状元做官”的观点对立。
王阳明劝妻子诸若珍返乡,诸若珍坚持陪伴,赠予琴弦与云锦裳,二人对唱“双飞鸟,蛮蛮为鸳鸯”,流露真情;福平在暗处纠结,既同情忠臣,又不愿放弃富贵。
第二场:钱塘江边
从楼上下来的王阳明与福平等锦衣卫遇个正着。王阳明知晓“贬谪是假,要命是真”。
他向店小二借笔墨,挥毫疾书写下《绝命诗》,随后投江。
诸若珍发现王阳明已经不在,她看到桌上的两页诗和一块银子时顿感不祥。听到关于“有人投江”的呼喊声,诸若珍脸色惨白,忙跑去江边查看。诸若珍在江边看到遗书及云锦裳,一下僵住。四处寻找王阳明未果后,瘫倒在地。
福平等人捡到王阳明衣物,称其“死有余辜”。
第二幕:投荒绝地
第一场:赴贬路上
风雪弥漫,雪山下坡路,王阳明、仆人、书童三人连滚带爬赶路。福平率锦衣卫在雪地里探寻脚印,穷追不舍。
赶路途中,王阳明遇到少数民族少女阿朵与湖南学子冀惟亨。阿朵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调侃王阳明仕途,王阳明赞其“璞玉出深山”;冀惟亨以“湖南留诗诗有魂”表追随,三人在夕阳下互生敬佩。
王阳明、冀惟亨以及书童在大风雪中步履艰难地前行。王阳明望山而叹,发出“山雪深外又雪山”“猛虎尾我后,绝壑临我右”的感叹,追问“善与恶势同水火?圣贤皆寂寞?”
第二场:龙场驿
龙场驿废墟上,书童裹着被子“打摆子”,躺在草堆里说着胡话:“夫人,这一路上每到一个地方,先生都在打听驿站、寄家信。现在到了龙场驿,再也不用找驿站……”王阳明准备熬碗粥,却发现粮袋空空、盐罐见底。
王阳明倒了两碗热水给仆人和书童。此时,前往云南上任的吏目一行三人从这里路过,三人疲惫不堪,行如僵尸。王阳明见了,欲上前问候,恰好冀惟亨抱着一个包袱进来。
王阳明忙接过冀惟亨手上的包袱。月色如水,王阳明拿着家信和妻子寄来的云锦裳和衣躺下,辗转反侧。王阳明夜不能寐、愤愤不平、余恨难消。
天渐亮,草庵内,仆人和书童病卧一旁。跟踪冀惟亨的锦衣卫气喘吁吁进内搜查,翻到了绍兴寄来的包裹,翻出云锦裳。锦衣卫头目发现王阳明还活着,准备伺机行动。
王阳明来到吏目与其子仆三人坟前,一边拿出祭品摆放、整理,一边告祭亡灵:“心胸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宽。魂兮魂兮,不悲不恐。魂兮魂兮,不悲不恐……”
第三幕:龙场悟道
第一场:阿朵家
在刺蓬寨阿朵家,阿朵看冀惟亨送的书,对王阳明产生敬佩。用“他有铁的肩膀,像龙冈山阳刚;有水的眼睛,像陆广河明亮”等唱词表达情感。
第二场:石洞
昏暗的油灯下,王阳明凝视着石棺。洞外,福平和众锦衣卫堵住洞口,直言“取你人头才能自保青云直上”。锦衣卫舞起了刀逼近,将王阳明等团团围住。阿朵率戴傩面的寨民冲来,以“驱鬼傩舞”制服锦衣卫;王阳明阻止杀福平,放其离开。
久病不愈的王阳明突发晕眩,坚持“扶我进石棺”,众人痛哭劝阻。暴风雨越来越大,王阳明一袭白衣静坐石棺中,顿悟“心即是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外求之事物者,误也!”随后披发而起,宣告思想突破。
雨过天晴,童声合唱“天空是宇宙的镜子,大地是历史的影子”,王阳明与混声合唱——“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个个人心有仲尼”收束,剧终。
图/本报特约记者 罗明荣 本报记者 谭佳雪
整理/本报记者 缪富霞 王宇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