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10月16日

于舞台方寸间,完成“知行合一”的艺术修行

——歌剧《王阳明》演职人员谈创作背后的故事

《王阳明》剧照

李静婷 饰 “诸若珍”

张龙 饰 “王阳明”

林钦 饰 “福平”

《王阳明》剧照

□ 文/本报记者 缪富霞 王宇逍

图/本报特约记者 罗明荣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伴随着强有力的混声合唱,歌剧《王阳明》演出落下帷幕。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仿佛余韵未绝,仍震荡着观众的心灵。

当西方歌剧艺术邂逅东方心学的思想,演绎的生命交响咏叹引人深思。这背后,凝聚着歌剧《王阳明》主创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是他们于舞台方寸间,完成“知行合一”艺术修行的见证。

一直活跃于世界歌剧的舞台、在当今国际歌剧界享有盛誉的男高音歌唱家张龙,是“王阳明”的饰演者。

“王阳明是在贵州悟道的,能够在贵州诠释这个故事,特别有意义。”张龙介绍,自己与王阳明的缘分,最早可追溯至高中时期看的课外书。书中作者对王阳明推崇备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张龙阅读了大量与王阳明相关的书籍,仿佛打开了另一扇观看世界的窗户。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思想,让我深受震撼。每当感到困惑的时候,给予了我许多心灵的滋养。”张龙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震撼,2024年5月,当歌剧《王阳明》在北京的首演时间与自己在国外的演出时间冲突时,张龙做了一个决定:放弃国外的演出虽有遗憾,但一定要回去。

在张龙心中,“王阳明”这一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演出任务,而是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这个角色对我有特殊的吸引力,是我艺术上的归根,精神上的回归。”张龙表示,自己平时主要在世界舞台唱歌剧,饰演的角色多以外国人为主。这一次能够用中国语言,与中国伟大思想家、哲学家“交流和对话”,无疑是心灵上的震荡和洗涤。

“王阳明”一角之于张龙,已经超越了演出本身。不仅是一次艺术上的修行,也是张龙深入走进王阳明内心和思想的尝试,是其通过西方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的探索。

“北京首演结束后,我在国际社交平台分享了演出片段,国外的朋友们纷纷点赞,询问这个角色的故事。”时隔一年多,再次提起首演后的反响,张龙依然心潮澎湃。国外友人展示出的赞赏与浓厚兴趣,也让他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那一刻我似乎找到了中国歌剧演员的使命感。”张龙表示,虽然歌剧是“舶来品”,但音乐是世界共通的语言,能够用西方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讲述中国故事,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

即便是从小接受音乐熏陶,并且已在国际舞台深耕多年,塑造过不同人物形象,但此次饰演王阳明,依然令张龙感到不小压力。

“我觉得这不仅是一场歌剧,更是一次与伟大灵魂的对话。”张龙坦言,歌剧演员的表现是整个团队工作成果的见证,不管饰演什么角色,都要回归人物本身,理解和走进人物原型。只有不断打磨,才能感染观众。

和张龙怀着敬畏、崇拜的心情不同,饰演反派“福平”一角的林钦,在排练过程中充满纠结与挣扎,坦言这是一个让自己既期待又“头疼”的角色。

“这是贵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原创歌剧,我接到角色时既兴奋又期待,压力和紧张同样如影随形。”林钦的纠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这是自己第一次尝试塑造反派角色,挑战不言而喻;二是剧中作曲技法、调式调性、节拍节奏等难以掌握,既要平衡工作又要兼顾歌曲学习,实在是让人“两难”。

在林钦看来,“福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如何更好地还原人物性格,除了认真钻研,别无他法。在排练的过程中,林钦一次又一次和人物对话,认真揣摩角色的内心和歌词,把自己当成角色本身,通过不断调整,把握好人物状态。

尽管自己有过多次在国际舞台表演歌剧的经历,拿到谱子的那一刻,林钦依然压力倍增。

“编曲技巧复杂,不像普通的流行歌曲好掌控,节奏也很难把握。”林钦介绍,自己常常研习至深夜,过程堪称“煎熬”。但当真正踏上舞台,享受舞台时,一切都值得。

“这不仅是文学作品,还结合了贵州的音乐元素。演出结束后,观众反响很好。”提及在贵州演出时的场景,林钦很开心。

饰演王阳明夫人“诸若珍”的李静婷,虽然是剧目从创作到成形的见证者,但在演出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这部剧歌剧色彩浓厚,技巧要求高,很考验演员的功底。”李静婷表示,由于音准、节奏很难把握,学起来十分吃力。

经过不断摸索,李静婷找到了表演的最佳方式:在把歌唱准的基础上,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尽己所能把角色的感受传达给观众。

当全身心投入角色后,她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太靠近人物角色时,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声音。

“唱歌的人需要克制,既要有饱满的情绪,又不能影响到演唱。”李静婷坦言,对此,大家只能选择在排练时尽情释放情绪,在台上则要精准掌握那份分寸感。这是在歌剧表演中,理性技术与感性表达之间必须完成的微妙平衡。

……

台前的光芒,源于幕后的深耕。无论是张龙的“归根”与“使命”,还是林钦的“煎熬”与“突破”,抑或是李静婷的“精准”与“克制”,于舞台方寸间,每一位表演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知行合一”的内涵——将内心的认知与敬畏,外化为极致的艺术实践。

--> 2025-10-16 ——歌剧《王阳明》演职人员谈创作背后的故事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60568.html 1 于舞台方寸间,完成“知行合一”的艺术修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