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 芳 刘婉君
新课改背景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体育在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为保障体育教学全面落实,加强县域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新课标正在重塑体育教师的教学角色,并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为提高县域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要从完善政策环境、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等多角度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教育质量。
新课标下的县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新课标对体育教师角色的影响。新课标的实施对县域体育教师的角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体育教师的角色从单一的技术指导者逐渐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运动技能,还需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体育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角色定位逐渐发生变化,从过去单一的“技术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综合培养者”。
新课标对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新课标对县域体育教师教学理念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新课标提出了“健康第一”的要求,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促使县域体育教师重新审视其教学目标,从单纯强调体育技能训练转变为重视学生体质提升、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还需注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体验和情感表达。
新课标对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新课标的实施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推动其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现代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转变,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实践性与趣味性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促进县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促进县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化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可以有效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组织定期的专业培训与进修活动,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新课标的要求和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持续性的专业发展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还能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热情。加强教学研究和实践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鼓励体育教师参与教学研究项目,通过实践反思与同行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建立校际和区域间的教师合作网络,促进经验分享和资源互助,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成长。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和支持性环境,鼓励教师探索创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具体来说,可设立“新课标创新专项经费”,每年从学校预算中划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教师创新,经费使用透明公开,由教师自主申请、教研组长审核、学校财务公示。
健全评价与激励机制。健全评价与激励机制是促进县域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具有发展性的科学多元评价体系。优化传统评价理念,摒弃唯成绩论的评价方法,将学生成绩、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综合发展水平、教师参与教研培训的积极性、课程创新开发成果等综合数据纳入核心指标,全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态度。与此同时,以激励机制有效激发教师教研动力、教学热情,保障教师的基本需求。例如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职称评定等实际利益挂钩,对于表现优秀的任课教师给予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嘉奖,鼓励其他教师看齐。只有切实保障教师的基本需求,才能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使教师专注于教学研究和自我提升。
新课标背景下全面推进县域体育教师发展是提升体育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也是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需求的重要前提,必须改变教师队伍建设的传统思路,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导向,促进县域体育教学整体质量提升。
【作者单位:豫章师范学院;安义县第三小学;本文系江西省基础教育课题《协同提质背景下县域小学体育路径研究——以某小学为例》(课题编号:SZUYSTY2024-104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