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祥俊
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环境形势下,党建工作与经营生产的融合成为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而对党建工作的考评则是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和校正党建工作航向的有效方法,最终目的在于对党建工作开展的现实偏差进行评价和整改,进而实现以党建优势带动发展优势的效果。笔者基于广东某国有企业党建考评工作的反馈纠偏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梳理存在的挑战及其具体成因,深入分析挑战中存在约束经营生产效能的因素,探寻以考评反馈纠偏提升经营生产效能的方式,以期为企业党建工作激活经营生产能力提供借鉴。
近年来,该企业党建考核围绕“党建工作规范性、党廉风险防控、党建与生产融合”三大维度展开,从反馈结果来看,企业在党建基础工作、责任落实、融合转化等方面存在多维度短板,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两类:
党建工作基础制度执行不规范,核心机制落实不到位。基础制度是党建工作的“四梁八柱”,但考核发现所属单位在核心制度执行中存在明显偏差,直接影响党建工作的严肃性与实效性。单位对“第一议题”学习重视不够,学习“三缺”现象突出,广度不够,理论入脑入心的程度不够,没有通过讨论推动理论转化升华。对党支部提出的贯彻落实意见与实际生产联系不够紧密,整改后复查,虽然有部分改善,但“第一议题”学习后研讨还停留在不深入、不积极的状态,还没有打开理论学习向实践转化的通道。议事决策与报告制度执行缺位。一方面,一些党支部未厘清党员大会与班子会的职责边界,较多工作未通过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导致民主决策机制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班子成员未在党员大会上通报年度抓党建工作情况,造成党建工作“体内循环”,党员参与监督、建言献策的渠道不通畅。
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部署与实际脱节。党建工作成效的关键在于责任闭环的构建,但考核显示企业在责任传导、工作谋划中存在“照搬照抄、落地空转”的问题,削弱了党建工作的引领力。党建工作文件存在“套模板”的现象,缺乏针对性。所属单位制定的《党建工作要点》《集体研究把关重大事项清单》生硬地照搬上级文件,未结合自身经营生产实际调整优化。如《党建工作要点》中出现不符合单位层级的表述,文件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脱节,导致党建工作要点无法指导实践,重大事项把关清单难以落地执行。
针对党建考核反馈的问题,企业需以“问题导向、标本兼治、融合赋能”为原则,从“制度优化、责任闭环、融合创新三个维度推进整改,将党建考核成果转化为经营生产效能提升的动力。
以制度刚性化整改为基础,筑牢党建引领根基。针对基础制度执行不规范的问题,通过“定标准、强监督、严考核”,推动党建制度从“形式合规”向“实质有效”转变,为经营生产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首先,完善核心制度的执行步骤:完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明确“三个必须”要求,制定“理论+实践”的实施计划,考核时重点检查措施的实施情况。针对议事决策制度,厘清支委会与班子会职责,明确“生产经营计划调整、重大项目立项、团队绩效考核”等事项必须集体研究把关。其次,强化记录真实性管理:制定《党支部工作手册填写模板》,明确记录要求,记录人填写后,党支部书记签字确认,确保记录真实完整;同时,将手册检查纳入月度党建抽查范围,发现存在提前签名、插页等问题的,应直接追究党支部书记责任,从源头杜绝“形式主义”。
以责任闭环化整改为核心,推动目标同向发力。针对党建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构建“责任分解——执行监督——考核问责”的闭环体系,将党建责任与经营责任深度绑定,确保党建与生产目标同向、行动同步。
首先,优化党建工作文件制定流程,要求《党建工作要点》《集体研究把关清单》制定时必须深入领悟上级要求、研究企业年度经营目标以及调研一线生产需求,明确党建工作与经营工作的结合点。例如,在《党建工作要点》中加入“党员带头攻克技术难题”“党建引领项目产值增长”等量化目标,避免文件“空转”;同时,建立文件审核机制,由企业党委牵头,联合业务部门对文件内容进行合规性、针对性审核,杜绝“照搬照抄”问题。在责任分解环节,按照“党委主体责任、支部直接责任、党员具体责任”三级架构,制定《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将党建任务细化为“组织生活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党建阵地建设”等具体指标,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衡量标准,确保每一项责任都落实到具体人、具体事。执行监督阶段,依托“党建+经营”,实时跟踪责任清单完成进度,设置“未按时启动、推进缓慢、存在风险”三级预警机制,由党群部门定期向责任主体发送预警提示,开展现场督查,对发现的偏差问题限时整改反馈。考核问责方面,将党建责任落实情况纳入企业年度综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薪酬系数、干部晋升资格直接挂钩;对考核排名后三位的党支部书记进行约谈提醒,通过“考责”倒逼“尽责”,形成党建与经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其次,完善党建责任报告与考核机制,明确班子成员需在党员大会上通报“党建责任落实情况”与“经营任务推进情况”,将党建工作成效与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联动汇报;同时,优化党建考核指标,将“经营指标完成率”“项目问题解决率”等业务指标纳入考核,考核结果与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的绩效薪酬、晋升挂钩,形成“党建抓不好、绩效受影响”的鲜明导向。
在此基础上,建立党建责任述职评议制度,要求党支部书记每季度向党委进行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述职报告需详细说明责任清单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由党委班子成员、党员职工代表等进行现场评议打分,评议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此外,为确保考核机制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设立党建考核申诉通道,允许被考核对象对结果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由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复核并给出最终结论,避免考核过程中的主观偏差,切实维护考核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通过构建“报告——评议——考核——申诉”全链条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建责任的刚性约束,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将党建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实现党建工作与经营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以融合创新化整改为关键,激活生产团队动能。针对党建与生产“两张皮”的现象,以“特色活动、实践载体”为纽带,推动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全流程,通过党建激活团队活力、提升生产效能。
首先,党建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做好“党建+”活动品牌。实施“一支部一特色”党建活动创建工作,支部结合具体业务开展创建活动,如经营生产支部围绕“党员领头降本增效”活动,开展“劳动与技能竞赛”,支部党员带头优化生产流程;项目支部围绕“党员项目攻关保进度”,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支部党员先锋岗提出“项目进度领先”“安全零事故”等要求;对经营中的难点问题如市场拓展进行专项集中攻关,将“党建+”活动的实效,与班子绩效、个人评先相结合。同时,建立跨部门党建协作机制,针对业务链条中的堵点问题,组织相关支部联合开展“党建协同攻坚”行动,通过党员技术骨干牵头组建专项工作组,推动上下游业务环节的无缝衔接。例如,在新技术研发过程中,技术支部与生产支部党员共同参与方案论证与工艺优化,有效提高了生产效能。此外,还将“党建+”活动成效纳入考核体系,定期开展成效评估与经验分享,形成“创建——评估——优化——提升”的闭环管理模式,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真正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丰富组织生活载体和内容,引导主题党日“走出去”,采取与生产相结合“一线调研+解决问题”的做法,组织党员到项目调研“建设难点”,现场出谋划策;改进党课和谈心谈话内容,要求党课须结合“业务问题介绍”“生产问题分析”,谈心谈话须围绕“业务堵点、团队合作问题”。在主题党日“走出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组织生活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鼓励各支部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打造“一支部一品牌”的特色组织生活模式。比如经营生产党支部开展“市场先锋行”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深入重点客户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客户需求与市场动态,针对性制定合作框架,成功签下多笔大额订单;职能支部则以“服务一线促效能”为主题,深入项目现场,收集基层员工对管理流程、资源调配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并逐一落实整改,有效提升了后勤保障和管理服务水平。同时,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互动式学习方法,将业务中的典型案例转化为党课教材,让党员在分析实际问题中深化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组织生活真正成为提升党员业务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平台。
党建考核不仅是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标尺”,更是破解企业经营生产效能难题的“抓手”。从实证分析来看,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制度执行不规范、责任落实不到位、融合不深入等问题,将会产生“责任断链、团队失能、风险失控”不良影响,而通过“制度刚性化、责任闭环化、融合创新化”的整改路径,能够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实现“党建强、业务强”的双向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