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 鑫 王 岑
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作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承载着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红色基因,共有750余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高等级长征文物数量位居全国之首,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不仅是贵州的宝贵财富,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包含深厚的历史底蕴、革命精神与英雄事迹,涵盖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滋养。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时期,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留下了无数英雄事迹。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其蕴含的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精神内涵,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长征途中,各族群众积极支持红军,与红军并肩作战。在民族地区,红军严格遵守纪律,尊重民族习俗,赢得了各族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各族群众为红军提供物资,并给红军带路、救治伤员等,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这种在革命年代形成的深厚情谊和共同奋斗精神,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得以传承和弘扬,让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滋养。
贵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各民族提供了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贵州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红色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各族游客汇聚于此,共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以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为例,其通过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等科技展演成果和艺术表现形式,生动还原红军长征的峥嵘历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体验。此外,贵州还深入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持续举办“重走长征路”研培体验等系列活动,实施红军长征村、长征历史步道建设保护计划,吸引各族群众参与。系列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共同的文化体验中加强了交流与互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红色文化资源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的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黎平会议会址等红色遗址遗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梦想和不懈奋斗历程,能够激发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贵州能够更好地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让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共同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时,贵州将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挖掘各民族在红色历史中的贡献和故事,展现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相互交融的特点,进一步丰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例如,在红色文化场馆中,展示各族群众在革命时期的传统服饰、手工艺品及他们与红军共同战斗的场景等,让各族群众在了解红色历史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从而更加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贵州正以红色文化资源为纽带,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高质量发展全局,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贡献“贵州智慧”。正如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中那条象征长征精神的红色飘带所昭示的:当革命记忆转化为团结奋进的力量,必将绘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壮美画卷。
【作者单位分别为毕节市社会主义学院、贵州长征干部学院;本文系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2025年度智库招标课题《深入挖掘利用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研究》(课题编号:GZSYZKKT20251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