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雪丹
8月15日至9月14日,以“大地风采 黔声贵韵”为主题的2025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精彩纷呈。
一场贯穿全城的“大地艺术实验”,由开闭幕式领衔,文艺精品展演与群众文化活动多点开花,舞台与城市同频共振。12部硬核佳作轮番上场,舞剧《王阳明》、黔剧《无字丰碑》、杂技剧《绮境》等集中上演,剧目类型丰富,口碑与话题齐飞。
真金白银的惠民力度,精品剧目实行低票价,让顶级艺术“触手可及”。
未开先热的豪华预热阵容,“大地之声”系列率先点燃氛围——京剧《天眼》、话剧《再见徽因》《长安的荔枝》、民乐《山海狂想》、越剧《枫叶如花》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为观众标注清晰的观演路径与主题坐标。
来这里,看山河入乐、英雄入戏、心灵入镜。在一台台好戏中,遇见贵州的风采,也遇见共情的自己。
山河与人文:
在大地上聆听贵州
当民族之声与山川气象同频,舞台便成了大地的回响。在这部分,你将从自然与人文的交织里,感受贵州的广袤诗意与时代气质。这部分剧目皆以器乐与声腔绘景,以地方音乐语汇形成“看得见的声音与风景”。
看点提示:侗族声腔与现代舞台的融合,呈现“大地艺术”的现场震撼。以交响与民乐重塑山河意象,传统乐器与创新编制同台共鸣。
代表剧目:侗歌《大地回响·宝莲初绽》。开幕式现场,由“舞乐蝉歌”乐团、省歌剧院演唱的侗歌《大地回响·宝莲初绽》率先唱响,演员身着融入侗族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华美服饰,在声光配合中,展现出如“宝莲”破土、盛放于黔山秀水间的艺术效果,象征了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在大地的滋养下生生不息,并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中焕发出璀璨夺目的生机与活力。
《山海狂想》大型民族音乐会。《山海狂想》作为荣获文旅部“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的重磅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生动展现了贵州的壮美山川、多彩民族风情与深厚人文底蕴。从激昂奋进的《黔峰·前锋》,到诗意悠然的《苍山如海》《梵净·云海》,再到充满民族特色的《花之海》《绿之海》《歌之海》,直至饱含深情的《山海深情》,七个乐章层层递进,用音符勾勒出贵州的独特魅力。
演出中,18面编铜鼓的震撼共鸣、勒尤、木叶、芦笙等民间乐器的独特音色,以及专利乐器大贵琴的惊艳亮相,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音乐之旅。特别是《山海深情》乐章,在贵州中路花灯曲调与各地民间音乐的巧妙融合,人声与器乐的交融中传递出贵州与山外的深厚情谊,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信仰与担当:在红色中仰望英雄
当历史被点亮,信仰便有了体温。在这部分,你将走近隐秘战线与科技攻关背后的意志与力量,理解“何以为英雄”。该部分剧目都以“真实人物原型+红色精神”为驱动,呈现“信仰的可感性与当代性”。
看点提示:红色叙事的当代表达,既宏大叙事也抵近人物情感。传统戏曲程式与现代舞台科技的同频共振,勾勒出时代人物群像。
代表剧目:黔剧《无字丰碑》。该剧依托中国革命的宏大背景,以贵州省工委第一任书记林青为原型,围绕革命与亲情、信仰与背叛、希望与绝望,讲述了共产党人在隐蔽战线上为获取、传递重要情报,不惧牺牲、忠于信仰的感人故事。《无字丰碑》以细腻的情感表达、真实可感的风格化人物塑造,激起群众看戏的热情,用创新性的舞台呈现形式带给观众全新的审美体验,并通过深远的立意昭示崇高信仰、人性光辉,深情致敬了无名革命英雄。
京剧《天眼》。由贵州京剧院倾力打造、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新编现代京剧《天眼》,以“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妻子郭家珍的回忆为切入点,串联自1993年国际天文会议起南仁东力争在中国建设巨型射电望远镜、历经12年选址与被国际组织排除后的自力更生,直至“中国天眼”(FAST)建成的历程。主创团队历时五年、多次实地调研,以京剧程式与当代舞台技术交融,既呈现“风雪勘探”“悬索攀岩”等武戏场面与LED构建的钢铁穹庐,也以“小闹钟”“柴火奶奶的院落”“萤火虫与星星对话”等细节温情勾勒科学家群像,彰显南仁东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与坚韧品格。作品以“人头攒动的景区、欢声笑语的校园、边防哨位与逆行身影”等日常场景具象化新时代意蕴,在“心血浇筑国之器,星辰大海是归乡”的唱词中,完成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互证。
越剧《枫叶如花》。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出品的大型红色现代越剧《枫叶如花》,根据“红色女特工”朱枫烈士事迹改编,由梅花奖得主王滨梅领衔饰演华枫,华渭强、张伟忠、廖琪瑛、谢莉莉及朱汉奇、王炜佳、黄剑勋、王静、陈漪、潘凯成、高清等主演。全剧以1949年冬为起点:华枫接中共华东局密令,自香港赴台与“密使一号”钟石接头,担任交通员传递要情;其后与中共台湾工委书记李孝乾取得联系,历经惊险周折将重要情报送达,事迹获毛泽东主席赋诗嘉许。因李孝乾被捕叛变,台湾岛内大批地下党员罹难,华枫亦于舟山定海被捕。她临危不屈、宁死不屈,毅然“吞金”以守秘密,1950年6月10日与钟石、陈曦、刘玉树等在台北马场町就义。作品以越剧抒情笔调和红色叙事张力,塑造“枫叶红于二月花”的英烈群像,映照华枫傲霜斗艳、以身许国的革命精神。
古今与回响:
在戏剧中照见众生
当历史与当下对话,个体命运被温柔托起。在这部分,你会在人物选择与精神追问中,找到与自身情感同频的回响。该部分剧目从“人物精神成长”切入,强调个体在历史与现实夹缝中的自我追问与自我成全。
看点提示:从文化名人到凡人史诗,命运叙事的细腻抒写。从传统经典与现代元素并置,看见审美的多元路径。
代表剧目:舞剧《王阳明》。该剧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出品,贵州省歌舞剧院历时3年精心打造,汇聚舞蹈家、导演王亚彬,音乐制作人吕亮等知名创作人。演出分为序、寻道、悟道、证道、尾声等部分,讲述了王阳明因上书为戴铣、薄彦徽等人求情触怒宦官刘瑾,后被贬谪贵州龙场迎来人生“至暗时刻”,随之而来的赴黔之路又屡遭追杀,终在贵州悟道的故事。
话剧《长安的荔枝》。该剧由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指导,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与事吾剧戏联合出品,改编自马伯庸“见微”系列,以“一骑红尘妃子笑”为引,拓展为完整叙事,将被历史遮蔽的凡人命运搬上舞台:通过对唐代署衙分工、临时使职与朝堂拨款、宫廷物资与贡品调配、驿传体系及荔枝保鲜术等细节的考据式呈现,营造鲜活的时代现场;人物聚焦李善德,在绝境中仍坚守底线、即便失败也要知离终点多远,舞台以唐代圆领袍凸显跨时代与性别的审美连接;并融入贵州侗族文化元素,角色阿僮以侗族大歌亮相,为全剧注入直率勇敢、天真烂漫的生命力,使宏大历史与当代心灵形成照映。
话剧《再见徽因》。三幕勾勒林徽因的理想与担当,于克制叙事中见精神坐标。
越剧《情探》。《情探》为传统越剧剧目,出自明传奇《焚香记》。该剧为上海越剧院保留剧目,傅全香代表作之一。其主要剧情为:落魄举人王魁与敫桂英在风雪夜相遇,同病相怜结为夫妻。敫桂英用自己的积蓄助王魁读书。王魁得中状元后屈于权势另娶千金,对敫桂英忘恩负义。桂英接到休书后到海神庙控诉王魁罪状,自缢身死。
以上三部分,以“大地风采 黔声贵韵”为共同底色,在自然与人文、信仰与担当、古今与回响的三条观看路径中,观众皆可找到自己的入场角度与情感坐标,收获一次由贵州出发、面向时代与自我的艺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