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溪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贵阳市花溪区齐心社区积极探索“小板凳+”工作法,通过搭建“微讲堂、恳谈会、连心站”三大载体,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治理增效,有效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实现了社区由“安居”到“乐居”的转变,构筑了良好的互嵌式社区环境,促进了社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小板凳+微讲堂” 夯实思想基础
该社区整合力量组建宣讲队伍,开设“小板凳+微讲堂”,有效促进了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的传播与认同,为营造社区和谐氛围、增进各族群众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思想保障。
整合力量协同讲。组织由社区干部、党员、网格员、退休职工、志愿者、大学生、“两代表一委员”等构成的4支宣讲队,将“微讲堂”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练兵场”,提升了民族政策等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有助于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精准传递到各族居民之中。
建立清单精准讲。围绕党的建设、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党的惠民政策、法治教育等7个方面建立宣讲清单并动态细化内容,确保宣讲内容聚焦中心、贴近需求、时效性强。这种精准化的宣讲策略,有助于针对性地解答各族居民普遍关心的政策问题,消除信息壁垒,增进理解认同。
回应关切及时讲。通过走访摸排群众关切,在小区院落、楼道等场所,用“群众语言”讲解政策、回应疑惑,把党的声音和关怀送到群众身边。这种方式注重互动与共鸣,有利于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各族居民增进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与认同,不断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小板凳+恳谈会” 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
该社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恳谈会广泛收集民意、推动问题解决,显著提升了社区服务效能,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服务群众暖民心。聚焦无物业小区治理重点及特殊群体需求,通过恳谈会让居民建言献策,拓展基层协商深度,成功解决物业升级、费用收缴、安全管理等难题,并细化帮办代办事项,党员干部带头办实事。
服务发展添动能。搭建与社区商户的定期沟通平台,听取经营秩序、环境维护等方面的建议,建立跟办机制,促进资源共享、抱团发展,营造安商稳商暖商氛围。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社区经济活力,为社区各族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了经济互嵌与共同发展。
服务项目强支撑。围绕旧改项目,在一线召开恳谈会,收集整理居民“心愿单”,组织居民与施工方协商,推动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将“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小板凳+连心站”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该社区通过建立“连心站”,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群众点单、组织派单、部门接单”机制,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为构建互嵌式社区结构提供了机制保障。
精准分类靶向施策。建立“民生实事问题库”,对问题分类处理、明确责任、办结销号。这种精准化、责任化的诉求处理模式,能够高效回应和解决各族居民反映的各类急难愁盼问题,避免矛盾积累,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多方联动聚力攻坚。针对社区层面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整合驻区单位、职能部门、商户、社会组织、联建单位等力量,建立领办、协办、帮办机制,推动大事难事落地。
闭环管理长效惠民。强化过程跟踪、调度推进和实效评估,进行满意度回访,公示办理结果,接受监督,并将有效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推动社区治理从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深化,有助于长久保障各族居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