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9月09日

农业职业院校开展特色思政教育的四重维度

□ 唐 智

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办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是农业职业院校的应然之举,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办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思政课程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日常思政教育和其他育人活动四个方面协同发力。

一、上好特色思政课

思政课教学需构建起“有意义”和“有意思”的关联,将“有意义”的课上得“有意思”。为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可融入农耕文化、农业文明、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国建设等相关知识;可以在给不同专业上课的时候,点缀一些契合该专业的新闻、事件、案例、信息等;可以邀请典型人物、专业课教师等走进课堂,就一些专题进行深入解读,以增强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还可以在实践教学时,带领学生走进农业产业基地等生产一线。如此,可以让学生增强两大信心:一是学习思政课的信心,思政课可以紧扣社会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回答现实之问;二是成为“新农人”的信心,思政课所传递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与专业学习、职业发展、事业追求相互作用,让学生清晰地检视自身问题、进行选择、不懈奋斗。

二、抓好特色“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是专业课程,而农业职业院校绝大部分的专业都涉农,“课程思政”的“农”味特色不可避免、不言而喻。为了让“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扎实高效开展,应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作用,打造思政课与具体专业的结对、协同关系。思政课教师深度参与专业教学之中,既增进对专业的了解,让思政课的“农”味愈浓,也为专业课教师找到思政教育元素所在、“课程思政”关键所在,实现知识讲解、技能传授和价值引领的高度统一,确保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做好特色思政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最常联系、最受依赖的群体。这一群体所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三观”。当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时,辅导员可以通过鲜活的例子、翔实的数据,鼓舞斗志、坚定信心;当学生迷茫时,可以援引典型人物的事例,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我;当学生浮躁时,可以结合相关案例,勉励学生辛勤耕耘、持之以恒。总而言之,在农业领域,有效的相关案例比比皆是,只要选择得当、应用恰当、发挥精当,就能让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搞好特色思政育人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十大育人”体系。其中“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较多地是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方式实现的,其他九大育人体系则体现在高校的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创造等方方面面。因此,高校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特色育人实践。如在科学研究方面,可鼓励教师吸纳学生参与农业相关的科研项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培养其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创新创造方面,可建立特色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场地、设备、资金等支持,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团队,开展项目研发与实践,并加强与校外创新机构、企业的合作,引入外部资源,拓宽学生创新视野。农业职业院校的科研是涉农的科研、实践是与“三农”密切相关的实践。

农业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学校、院系、专业、教师、学生中开发特色思政教育体系、挖掘特色思政教育资源、塑造特色思政教育品牌,让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浸润、引领一批批“新农人”,心怀“一懂两爱”,奔向广袤田野,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基于“红”“绿”融合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JDSZK100)研究成果。】

--> 2025-09-09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9410.html 1 农业职业院校开展特色思政教育的四重维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