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仕龙
庆祝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暨在贵州建立组织70周年纪念大会日前在贵阳举行。会上,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郭强代表中共贵州省委在致词中充分肯定了九三学社在贵州建立组织的70年来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携手前行的历史与实践,在投身改革发展,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助推贵州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科技、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领域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强调九三学社贵州各级组织、广大社员是贵州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大踏步前进的重要力量,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的重要力量。
这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殷切期许。此时此刻,议政厅内一颗颗火热赤诚的心为之鼓舞振奋,豪情满怀。纪念大会上,从两鬓染霜的前辈到意气风发的青年,从基层支社代表到地方组织主委,不同层面和角度的声音,都在共同描绘着“爱国、民主、科学”精神在贵州的赓续图景,诉说九三人与贵州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历程。
岁月淬炼 皓首丹心
“贵州的第一位九三学社社员丁道衡先生的地质锤,在乌蒙山脉敲响第一声清脆的叩击——那是九三学社与贵州最早的心跳共鸣!”老年工作委员会代表刘济明的话音刚起,会场便随之陷入一阵深沉的感动。
1927年,时年28岁的丁道衡跋涉山野,为国家工业发展埋下重要伏笔。在九三学社与贵州共同谱写的时光长卷中,还有罗登义埋首实验室鉴定出“维C之王”刺梨,为贵州特色资源开发点亮明灯;有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地矿支社社员陈履安,笔耕不辍数十载,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对贵州发展的深切关注;有九三学社贵州大学第一支社社员余忠刚。告别讲台后转身走进田间果园,让科技的“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还有九三学社贵州省第七、八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宗洪始终心系民生,坚持深耕水稻新品研发,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每一段路程……那些镌刻在地质锤上的坚韧、显微镜下的严谨、手术室里的仁心、田间地头的热忱,已然成为贵州九三人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年轻的朋友们,八十年前,前辈们在战火中点燃的‘民主与科学’火炬,我们接过了;七十年前,先驱们在贵州播下的‘科技报国’种子,我们浇灌了;现在,这火炬要在你们手中烧得更旺,这种子要在你们手中长成参天大树!”刘济明的话语再次赢得了现场社员的热切回应!
双岗建功 青衿志远
“从呼伦贝尔草原到黔山贵水,是九三学社让我找到了科研与人生的方向。”青年工作委员会代表王壹的发言,瞬间吸引了在场听众的目光。他深情回顾自己加入九三学社的历程,也分享了在社组织平台上的成长与收获。在社务工作中,牵头举办九三学社贵州省青年论坛暨贵阳市科学论坛,发起“同心”助学活动,深入重点发展领域开展调研并完成多份调研报告……在本职岗位上,破格晋升正教授,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成功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荣获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年度“新时代贵州人”……
“我的成长,离不开社组织领导和前辈们的殷切关怀,更离不开九三学社搭建的平台——这里就像一个温暖的家,总能给我带来前行的力量。”王壹满怀真诚地说道。
王壹的故事只是广大九三青年双岗建功的一个缩影。如今,在贵州的各条战线上,都有九三青年奋斗的身影。他们有的扎根大数据产业园,用一行行代码为贵州“数字经济”赋能;有的深入生态保护区,用专业知识守护黔贵大地的绿水青山;有的坚守教育一线,在课堂上点亮学生的求知梦想。“作为新时代的九三青年,我们要怀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扛起‘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不仅是对青年力量的肯定,更是对九三未来的期许。
对口帮扶 同心筑梦
“九三学社帮扶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32年间,共投入48亿元项目资金,实施263个帮扶项目,治理石漠化荒山23万亩,惠及群众超百万人次……”九三学社毕节市委主委程静的发言,将一段跨越三十余年的帮扶故事缓缓展开。自帮扶工作启动以来,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在社中央的带领下,始终把威宁自治县的发展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以九三所能回应地方所需”。
推动草海综合治理上升为国家战略,让“高原明珠”重放光辉;引进食用菌企业雪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威宁,让25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建“九三名医服务站”,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援建“九三中学”,助力一批批优秀学子走出大山……三十二载风雨兼程,九三人以科技为笔、以情怀为墨,在乌蒙大地上绘就了多党合作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贵州样板”。
科研报国 薪火相传
九三学社与贵州大学的渊源,早已融入血脉。九三学社贵州大学委员会主委吴复忠翻开了一段关于“传承”与“担当”的记忆。
从丁道衡、罗登义、徐采栋这三位与贵大有着紧密联系的九三先贤,再到贵州省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首位长江学者杨松、首位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任世超。一代代贵大九三人,以“爱国、民主、科学”为坐标,在黔山秀水间镌刻下九三学社的精神传承。从最初的基层支社发展为基层委员会,九三学社贵州大学委员会社员中博士占比已高达97%,社员们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800余篇,用“十年磨一剑”的专注、“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
“九三学社贵州大学委员会始终赓续先贤遗志,在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和中共贵州大学党委的领导下,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贵州建设的伟大实践。”吴复忠满怀信心地表示,九三学社贵州大学委员会今后将以“向心力”凝聚共识,以“创新力”赋能发展,以“攻坚力”服务地方。这“三力”,既是对过往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回望历史,展望未来,这场主题发言,从“银发”前辈的坚守到青年一代的担当,从基层组织的实践探索到实干创新,从对口帮扶的倾情深耕到高校科研的倾力突破,不仅是一次对九三学社在黔70年历程的深情回顾,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一次使命的召唤。
大会表彰颁奖环节,授予九三学社贵阳市委员会等4个市级组织“全省优秀市(州)级组织”荣誉称号,九三学社贵州省直属综合一支社等21个基层组织“全省优秀基层组织”荣誉称号;40名社员“全省优秀社务工作者”荣誉称号,75名社员“全省优秀社员”荣誉称号,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再次将活动推向新的高潮。
七秩风华,再启新程。九三学社贵州省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将在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共贵州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高擎“爱国、民主、科学”的旗帜,传承薪火、砥砺前行,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贡献更多九三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