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9月05日

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途径

——以务川自治县砚山镇为例

□ 周 莉 申进洪

贵州近年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砚山镇通过政策赋能、创新驱动、资源整合、效能治理与利益共享,探索出一条内外联动、多元协同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

政策协同,构筑区域发展保障网。政策输入在砚山镇并非简单“输血”,而是精准滴灌、系统布局。尤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依托省、市、县三级政策联动,该镇建立起“县—乡—村”三级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借助“贵州扶贫云”大数据平台,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群体实施实时跟踪与分层帮扶。该机制自实施以来,全镇识别出的风险家庭全部被纳入帮扶体系,未发生一例返贫。通过“三重医疗保障”和教育专项补贴,发放医疗救助金、教育补贴等,有效化解返贫风险。政策在落地过程中,砚山镇充分尊重民族地区实际,注重与地方文化和社会结构相融合,优化当地制度环境。同时,积极探索“村警+村治”互联共治模式,构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基层治理目标,增强群众的参与感。

创新驱动,激发内源型发展动能。该镇推行实践“511”联产到户模式,即五户为一组、共同发展一项产业,形成“劳动力互助、技术共享、风险共担”格局。在砚山社区、回龙村等地,鼓励群众将土地入股合作社,发展青脆李、蛋鸡养殖、花椒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同时,砚山社区的自动化蛋鸡养殖场,引进智能环控与投喂系统,日均产蛋3.5万枚,产品远销港澳等地;肉兔养殖采取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销售,2024年以来累计出栏25000余只,带动50余名群众持续增收。此外,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卖货等方式让清脆李、葡萄、花椒、辣椒、蜂蜜、肉兔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也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向外界传播,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资源整合,激活发展要素。资源开发是砚山镇实现内源型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方面,该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稻+蛙”“藕+鱼”等生态农业和林下经济,提升土地综合效益;另一方面,着力加强当地人才挖掘培养,传承培育农耕技能、传统手工艺、展现乡土风貌的书画技艺等。

在内外资源整合中,外部资源与内生动力实现有效对接。自2015年以来,贵州省民宗委累计协调帮扶资金近5000万元,用于支持产业孵化、技术培训与市场开拓。砚山镇借此机会激活本土潜能,组织农户参与技能培训,结合产业需求开设智慧农业、电商运营等课程,真正让当地群众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体。

效能治理,提升协同效率。砚山镇通过多元主体协作、信息共享与文化浸润,构建起高效能治理新格局。在结构层面,该镇整合省、市、县及对口帮扶单位资源,实施“挂图作战”,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提升项目落地效率。在文化层面,探索“党建引领+阅读推广”模式,建好“农家书屋”文化阵地,开展耕读传家星空讲习所、“书香伴成长”周末课堂、红色经典阅读课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读书会等活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在信息层面,通过网格化管理、镇村组联动、政策信息实时发布等机制,政府、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实现信息互通、行动协同,提升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与覆盖广度。

利益共享,筑牢发展根基。砚山镇通过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与分红机制,让群众真正共享发展成果。砚山社区的蛋鸡养殖项目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实现收入194.2万元,农户分红2.16万元;回龙村青脆李基地年产值20万元,农户分红占比40%。值得注意的是,该镇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共建共享”,推动企业、村集体、合作社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机制,引进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并保底收购,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管护和享受分红实现多方受益。这一机制不仅提升了产业抗风险能力,也更广泛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其获得感。

砚山镇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命题,更是一个文化命题、治理命题。通过政策、创新、资源、治理与利益五大维度的协同推进,砚山镇不仅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壮大和群众的稳定增收,更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智慧。

【作者分别系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务川自治县砚山镇石朝村驻村第一书记,务川自治县砚山镇党委书记;本文系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研究中心”项目《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动力机制建构——基于砚山镇预防规模性返贫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2025-09-05 ——以务川自治县砚山镇为例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9307.html 1 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途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