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8月21日

让痛点变通点 让细节更贴心——

贵州以服务温度守护避暑旅游热度

□ 黄 蔚

8月15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对5个重点景区管理和运营主体及所在市(州)文旅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开展集中提示约谈,并组织专家把脉问诊,进一步推动解决暑期旺季游客反映的突出问题。

这是今年以问题为导向,提升旺季旅游服务的一个缩影。为提升服务让游客安心畅游,今年暑期,省文化和旅游厅首次成立旺季旅游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贵州旅游安全总体平稳有序,旅游服务保障总体稳中有升,重点旅游景区景点持续火热。

全链条守护防线

在西江千户苗寨,层层叠叠的吊脚楼间游人如织,却秩序井然。“预约错峰+大数据调度是关键。”西江千户苗寨管理部经理梁娅琴介绍,客流高峰时段,由55辆观光车与66辆大巴组成的“运输矩阵”自动增发班次,配合外围交通管制与分流岗亭,实现高效人车分流,这套动态管控模式使景区接待效率提升40%。

西江的做法在贵州并不是孤例。我省相关部门在机场、高铁站等关键节点设“流量预警站”,实时推送“舒适度指数”,对重点景区实施“日承载量+瞬时承载量”双限流机制。截至目前,今年全省重点景区未发生流量超载事故。

“安全必须覆盖‘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保障’全链条安全体系。”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全专班相关负责人点明防控逻辑。贵州建立文旅、气象、交通、应急部门信息共享及“关、停、转、闭”快速响应机制。7月15日雷公山暴雨,景区通过广播、短信、喇叭“三重覆盖”,20分钟内安全转移1200余名游客。

“有这样牢固的防护,才能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在赤水丹霞的悬崖栈道上,四川游客张晓望着眼前瀑布飞泻,手扶着坚实的护栏,心中踏实。

全行业提升监管

“选旅行社前查了贵阳‘红黑榜’,看到这家在红榜上,心里就踏实多了。”贵阳一家旅行社门店前,湖南游客王先生的话道出众多游客的心声。

日前,贵阳市旅游行业协会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旅游榜单,这份名单,成为游客决策的“风向标”。

红黑榜的背后,是贵州“决不护短”的监管决心。8月初,“贵阳酒店价格暴涨”引起热议,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出手。8月6日,贵阳市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避暑季期间旅游市场经营行为的提醒告诫函》,明确客房价格涨幅,禁止订单生效后毁约涨价。

截至目前,全省文旅、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涉旅联合执法检查共出动3037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300家,整改问题530个,办结实事527件,立案查处涉旅案件373起,旅游投诉法定时限办结率100%。

整治之外,行业自律更显长效。6月,200家旅行社高管签署行业自律倡议书,承诺诚信经营、品质至上、公平竞争。同时,更具创新性的跨区域协作机制同步落地,贵阳市等省内四市三州签订《“黄小西吃晚饭”1+6跨区域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交流协作协议》,再为旅游市场护航。

全方位升级服务

“出发前3天,‘一码游贵州’就帮我规划好了5日的完整行程。”来自广州的“95后”游客林宇展示手机APP里的“黄小西”5日环线游方案。智能、贴心的旅游服务,成为他旅程中可靠的“搭档”。

智慧服务的便利在旅途各环节持续延伸。安顺市龙宫景区保留人工窗口并配备“银龄助手”,为65岁以上人群提供优先服务,排队超过30分钟时自动启动“弹性通道”。

交通接驳也更为顺畅。“高铁+景区直通车”实现黄果树、小七孔等景点“无缝换乘”。

细节之处,更显服务温度。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推出扫码即可聆听的双语讲解,让中外游客无障碍感知民族文化;织金洞等景区配备爱心座椅、婴儿车、母婴室等,全方位照顾特殊群体需求;高温时段,喷雾降温、免费凉茶和防暑药品及时奉上关怀。餐饮领域“明码标价”和“平价餐厅示范店”让游客吃得安心,食材扫码即可溯源……

“我们的服务理念是:把游客当亲人。”铜仁市梵净山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沙介绍,除常规服务外,梵净山景区常年免费提供姜茶、小板凳等服务。“希望每一位来到梵净山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 2025-08-21 让痛点变通点 让细节更贴心——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8905.html 1 贵州以服务温度守护避暑旅游热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