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8月05日

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选择

□ 周 先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生动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者的历史主动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大国工匠的主阵地,将劳模精神融入劳动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笔者通过分析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劳动育人的价值定位,探讨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挑战,构建劳模精神融入高职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高职劳动教育提供参考,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深刻领悟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价值内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将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能够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精神养分,助力学生树立价值标杆,将劳模精神内化于心。能够为技能培养注入创新基因,通过校企合作与劳模参与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与创新能力。能够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当下,要将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还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在学生层面,劳动观念淡薄、对劳模精神内涵理解不足的现象时有存在;在家校社协同层面,部分家庭“重智轻劳”思维尚未全面破除;在教育实践层面,部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碎片化,融入深度欠缺,未能充分释放榜样示范效能。

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有以下几条实践路径。

第一,在思政课开设劳模精神专题,融入新时代案例;专业课程嵌入工匠实例。利用新媒体推送事迹,开发线上课程,打造校园文化场景。特殊节点开展主题活动,评选校园榜样。相关部门牵头构建 “政—行—企—校” 协作框架,推动师资建设。校内设劳动工坊、开展特色活动,联合社区服务。组织学生走进工作室,聆听故事,参与实践。

第二,建立劳动素养档案,引入多元评价,综合量化成果,纳入评优体系。可邀请劳模参与课程开发,共同编写融合其成长经历的教材;在实训课堂设置“劳模挑战岗”,复刻真实工作难题供学生攻坚。定期举办“劳模技能大师课”,现场演示技术并解析其中的敬业态度。同时,推动校企共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让学生在参与实际项目中体悟劳模精神内涵,使劳动教育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温度。

【作者单位: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2023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劳模风采 匠心筑梦”班级主题实践活动研究(项目编号:23Z439)》;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校本研究招标课题《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4xqyb28)》研究成果。】

--> 2025-08-05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8514.html 1 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选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