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8月05日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

□ 张 红

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促进旅游业升级发展,更能提升城市吸引力、增强旅游竞争力。笔者对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深入探究,并以山东省济南市区(县)文旅融合发展情况作为案例,分析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合

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可为旅游产业提供全新的发展路径,突破文化和旅游原有产业体系的局限性,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在具体实践层面,资源融合是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化资源可为旅游产业注入“灵魂”,以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旅游产业的特色,辅助文旅品牌的打造。例如,济南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具有文旅融合发展的天然优势,作为“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的发祥地,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能够成为当地旅游产业的特色亮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此旅游与观光。

同时,旅游产业又可以为文化传播提供开放式平台,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地方文化特色,能够助推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例如,济南市集中整合“龙山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史前文化,结合百花洲、明府城、洪家楼等街区,生动展现济南的文化资源蕴藏。

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实现对当地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另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亦可作为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作为无形的资产,助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地方可根据当地的非遗资源,以保护和开发为前提,将非遗资源融入旅游产业中,从而进一步构建更具体验感和吸引力的文化产品,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

二、促进文化和旅游产品融合

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可借助文旅产品的创新开发,切实满足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旅游产业可基于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加大文旅资源挖掘利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关键是要形成特色,在确保安全检测和评估的条件下在“新”和“异”两方面下功夫,引入第三方平台,实现文化底蕴挖掘与优质资源的有效融合,打造特色文旅IP。要进一步挖掘地方的历史人文资源,创新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以文化、商贸、旅游、体育领域活动为重要载体,推动“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赛事+旅游”多业态联动、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注重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讲好故事”为重点打造融合现代时尚元素的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引导广大游客从走马观花式的体验游向充满趣味性、文化性的深度游发展。

可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创建文化体验场所,利用文化主题公园和历史文化街区等产品形式,丰富旅游产业的休闲娱乐方式。例如,济南市章丘区打造“龙山黑陶”文化品牌,推出按照游客需求私人定制体验、研学游面向学生群体和夏令营游传播传统文化兼具教育和娱乐功能,年接待游客规模可达十万人次。同时,可借助文化资源进行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更多具有独特文化符号的旅游纪念品,兼具实用性和艺术价值,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附加值。例如,野风酥“印象济南”伴手礼等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当地传统的美食为载体,融合了特色景观,实现了地域文化符号与食品工艺的结合,现成为当地的“城市名片”。

三、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融合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能够进一步实现目标市场的协同拓展,让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目标市场形成联动,实现地方旅游市场空间的有效下沉与延伸。

从目标人群角度进行分析,文化爱好者与旅游爱好者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可借助此部分共同点,进行消费群体的挖掘。其中,可借助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吸引文化爱好者参与旅游活动,可为地方旅游产业获取一批高质量的潜在客户群体。在具体的文化旅游市场营销过程中,可围绕文化旅游产品或活动,进行广泛宣传,进而有效提升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显著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影响力。例如,针对青少年群体,可推出“文旅+教育”“文旅+亲子”等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路线,形成“传统文化+旅游”的产业模式,不仅可以实施乡村“新空间、新场景、新活动”培育计划,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还能够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可基于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等资源,进一步开拓文旅市场。地方政府应当大力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旅游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为地方文旅产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济南市政府为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全方位促进区域内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历史文化名镇(村)、城市文脉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发掘,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及济南市的标志名泉、水体和泉水文化景观等实施了保护性开发。2024年,济南市新增3A级景区6家、4A级景区1家,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95家,注重深入挖掘和保护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健全保护传承机制,完善法规制度约束,同时融入现代元素,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借助鼓子秧歌、章丘芯子等传统民间艺术,打造“非遗村”“民宿村”“康养村”等特色产业,有效开拓当地文旅市场。

四、促进文化和旅游服务融合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在旅游产业中注入文化元素,还需在文旅服务品质上进行升级,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服务的质量。可在文化旅游服务功能上进行拓展,基于文化旅游受众群体对文化的需求,可与相关部门、机构建立合作,为旅客提供更加丰富精彩的文化体验服务,借助文化馆、博物馆的展览或讲座等,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要着重加强文化旅游服务人员的专业程度,确保其对地方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服务能力,从而能让游客全身心地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要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让其能够充分了解地方文化,并具备较强的讲解能力,从而方便游客感知地方文化魅力,助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挖掘文化资源。例如,可以组织编制相关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办法,确保可操作性,深入表达特色元素,避免千篇一律,确保旅游开发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和可持续。进一步明确各区(县)文旅融合目标,策划特有的将地方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新业态文旅项目,驱动文旅经济的发展,增添城市魅力,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服务升级,还需完善提升配套服务设施。根据文化旅游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有序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救治、公共卫生间等配套设施。打通各景区之间的道路规划,建设覆盖全域、支撑城乡、形成环线的现代旅游交通网络,开通公共交通线路,解决停车饮食问题,方便游客出行。积极开拓公园功能边际,在公园景区增设娱乐、阅读、健身、露营、市集等消费新场景,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依托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技术,打造可视化、可触摸、可感知、可体验的智慧文旅,增强文旅沉浸式体验效果;积极实施景点无线网络全覆盖、旅游电子地图、电子讲解等智慧旅游工程建设,打造“线上博物馆”“线上景区游览”等,引领文旅消费体验升级。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历城区委党校)

--> 2025-08-05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8513.html 1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