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8月05日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三个着力点

□ 胡亚雯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文化领域的延伸、衍生与应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应有之义。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破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

要完善城乡文化要素双向流动和交换的体制机制,促进城镇文化要素向乡村扩散,积极搭建城乡文化要素流通平台,鼓励城市文化科技企业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开展长期合作,推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发展,实现乡村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城市优秀文化成果向乡村传播,同时挖掘和保护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促进城乡文化互鉴共荣,形成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构建多层次多维度传播体系,让村民更多地接触城市优秀文化资源,加强城乡之间教育文化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如开展师生互访、联合办学以及校际文化交流活动,借助教育资源推动校际文化传播。

二、增强农村群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唤醒乡村主体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价值感和归属感,成为破解乡村文化振兴难题的关键一招。农民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主体和服务主体,唤醒农民文化自觉,引导农民文化自信的提升成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动力。

坚定农民主体文化自信关键在“挖”,重点在“塑”,核心在“新”。繁荣发展乡村文化,要深入挖掘当地乡土文化的独特价值,传承和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结合自身特点展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农民切实认识到乡土文化的宝贵性与深厚底蕴,使村民在乡村文化节、民俗文化展、红色文化资源科普中拓宽对乡村文化的学习渠道,从而增强其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加强乡村文化教育,要不断重塑和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积极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在现代化进程的传承实践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乡村文化振兴还需要注重时代化创新与融合,认清现代社会主流审美的发展趋势和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对乡村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乡村文化振兴内容与产品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审美和价值需求,促进乡村文化与其他领域文化的深度融合交流,形成多元化乡村文化产业链,以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三、补齐乡村文化服务短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点

乡村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其有效供给与精准服务对激活乡村文化生态具有重要作用。乡村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沟通村民生活和乡土文化的桥梁,当前仍然存在着乡村文化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基础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专业文化人才流失严重以及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同质化严重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补齐乡村文化服务短板尤为重要。针对当前乡村文化服务的痛点问题,应当从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人才供给和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三个方面协同发力。

从资源配置层面来看,一些乡村与周边城镇的文化资源配置存在显著差距。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推动乡村文化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合理规划文化设施布局,提高文化服务设施的利用率,打造更具乡土性和现代性相融合的乡村数字图书馆和乡村资源数字阅览室,使其成为村民了解乡村文化的重要阵地,让富有现代性的优质文化资源在乡村落地生根。

从人才供给层面来看,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破除乡村文化人才“能力”和“活力”的壁垒问题。通过提供乡村工作补贴、开展乡村文化志愿者服务以及专家讲座等,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乡土情怀的文化工作者,建立合理的薪酬待遇和激励机制,增强乡村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们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为乡村文化服务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从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的层面看,乡村文化不仅要深挖,更要活用。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要立足当地文化特色,采用数字化调查研究手段,深入了解村民的文化喜好和要求,以乡村生活情景为素材,打造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利用短视频、直播以及多方媒介平台,拓宽文化传播渠道,提升乡村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通过完善城乡融合机制,促进文化要素双向流动,能让乡村文化在互鉴中焕发生机;唤醒农民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挖掘、重塑并创新乡土文化,可激发内生动力;补齐文化服务短板,优化资源、汇聚人才、创新形式,方能筑牢服务基石。三者协同发力,既能守护乡村文化根脉,又能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唯有持续深耕,让乡村文化既有传统底蕴又具时代气息,才能真正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为农民铺就精神富足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厚植乡土文化根基。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5-08-05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8508.html 1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三个着力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