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扬
党建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对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起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如何开展高质量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实践,以党建品牌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相结合为切入点,分析二者如何相互融通、共促共进,最终以高质量党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质赋能。
一、党建品牌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互融互通的重要意义
党建品牌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是国有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柱,是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互融共促的两大有力抓手,要实现企业长远、稳健、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党建品牌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作为一体两翼齐抓共管。
以“契合”为切入点,形成坚强领导力。党建品牌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须紧密围绕“两个一以贯之”的总体要求,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契合点,充分发挥党建品牌建设的覆盖影响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职工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夯实理论素质,从职业生涯的起点开始,忠诚贯彻“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价值观,自觉将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融入企业发展大局,不断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不断擦亮服务人民、服务企业的鲜红底色。
以“整合”为着力点,产生强大推动力。在推进党建品牌建设过程中,通过进一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发展资源,有序引导这些资源向青年人才倾斜,不断提升青年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抓实抓细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养,让青年人才在深入一线的过程中拓宽工作视野、砥砺务实作风,在急难险重任务上涵养进取精神、积累工作经验。
以“融合”为落脚点,铸就高效执行力。党建品牌建设的关键点在人,在于打造一支青年人才队伍,同时在党建品牌建设过程中也培养、锻炼了人,这两条工作主线看似互不相关,实则关系紧密。缺少党建工作的引领,青年同志容易出现思想上的“软骨病”、作风上的“拖延症”、能力上的“营养不良”,造成企业发展人才基础不扎实、不牢靠,发展后劲不足、潜力不大的问题,而忽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党建品牌建设就失去了“新鲜血液”带来的新举措、新路径、新风貌,只能翻旧书、走老路。只有坚定不移地做好党建品牌建设与人才培养相融合的工作,方能高效推进党建工作“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二、党建品牌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部分职工品牌意识“空心化”。作为党领导的国有企业,品牌意识“空心化”问题不仅不利于开展高质量党建工作,更对企业培养政治关和能力关双实双优、既懂党建又精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产生制约。
品牌建设过程“形式化”。一些流于形式的党建品牌被照搬照抄,不仅没有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更缺乏对青年人才个性和需求的关注,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以青年人才为基石、促进党建品牌蓬勃发展的双赢局面。
品牌建设内容“纸面化”。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思路,使部分党建品牌建设工作没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工作举措缺乏实际有效的抓手,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空有理论和规划,难以落地和执行,不能推进党建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实质性开展。
三、推动党建品牌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互融互通的建议
抓牢“强思想”风向标,紧扣大局谋品牌、聚人才。继续强化政治意识,坚持将“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以党建品牌建设的具体工作为载体,教育引导青年人才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上来。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青年人才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明确青年人才作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企业精神践行者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将“旗帜鲜明讲政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党建品牌建设,坚持以项目化、品牌化思路抓党建。结合上级党组织要求和党支部业务特色进一步确立党建品牌的主旨主题,以党建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党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以融入业务工作为导向,持续提升党建品牌建设质效,进一步坚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党建品牌建设实用有效、常态长效。可以建立党建品牌孵化立项机制:各党支部围绕业务核心领域,每年申报1至2个党建品牌项目,填写《品牌立项书》,明确“品牌名称、创建目标、实施步骤、预期成效”。组织“品牌评审会”,由党委班子、业务骨干、党建专家组成评审组,从“与业务契合度”“创新性”“可操作性”等维度打分,立项后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增强人才培养意识,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双向双渠道培养。一方面是要注重从党员队伍中的青年同志里,培养业务骨干和能手,以政治过硬确保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另一方面,是要着力从攻坚克难的一线发展党员,让有能力、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才全方位向党组织看齐靠拢。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双管齐下,推进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库、青年人才培养库“两库”机制,健全落实干部挂职交流机制,打通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横向交流通道。既注重强化对青年人才队伍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又注重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坚定不移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牵住“责任制”牛鼻子,从严从实树品牌、育人才。班子合力、责任到人。在党建品牌建设过程中,坚持压紧压实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党组织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和其他班子成员的分管责任,织紧织密上下贯通、衔接顺畅、到边到角的管理网络,通过清单制、项目制管理,将党建品牌建设责任和青年人才培养责任明确到岗、压实到人,使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各司其职,多维度形成青年人才培养合力,不断推进党建品牌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强化引领、造就人才。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工作,形成可查可比可展示的量化考核指标,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中,从考核层面调动党组织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力锻造一支攻坚克难“先锋队”、懂党建精业务的人才“模范连”。
做好“深融合”大文章,着眼发展创品牌、锻人才。工作导向上的深度融合。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战斗力、生产力,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是夯实企业发展根基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两条工作主线必须同时树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鲜明导向,把党管一切的原则落实到位,从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出发,实现双促进、双提升;两条工作主线必须同时把握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风向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淬炼品牌,以解决企业发展问题为落脚点培养人才,共促共进,在实践中检验成效。
工作推进上的深度融合。要坚持将党建品牌建设工作和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在工作举措和工作推进上实现融合。要将能否投身于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助力党建工作提升作为青年人才选育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要将有没有培养能担大任、可堪重用的青年人才作为检验党建品牌建设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在推动日常工作时,既要考虑有没有凸显出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有没有让青年人才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培养。要充分结合上级党组织要求,根据工作实际,大胆探索,探寻新路径、新方法。例如,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在党建品牌建设中设置青年标兵先锋岗,加入量化积分管理等措施激励青年人才创新争优;在党建品牌建设中引入导师制度,为青年人才扣紧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在党建品牌建设中建强党小组,引导青年人才提升业务技能,深入贯彻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成果运用上的深度融合。在纵深推进党建品牌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工作成效、提炼工作经验、校正工作导向,健全长效机制,在党建品牌建设中形成成果机制推广和党建品牌评价体系,在人才培养中不断夯实党建品牌建设的内容,增强党建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确保人才培养与党建品牌建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补充,在高质量党建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质赋能。
总而言之,党建品牌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只有将党建品牌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才能使青年人才的个人成长融入企业高质量发展大局;才能在党建品牌建设中,充分激发青年人才的干事热情和聪明才智,推动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定卷烟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