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仁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
育才社区位于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县城南部,是松桃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近年来,育才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目标,通过完善配套设施、文化交融、就业帮扶等方式,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深耕“互嵌式”社区建设,促进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做实服务保障,筑牢和谐根基。完善社区综合性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探索实践“党建联建、矛盾联调、民生联保”的“三联”工作法,组建志愿服务队,成立“调解委员会”,建立“育才人才库”,激发社区治理新动能。组建“五老”调解队、志愿服务队等群众组织6支,培育社区社会组织3个。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在综合服务大楼建设便民咨询台,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在所办事的窗口解决问题,让群众少跑路,办结多提速,服务有温度。采取定人、定岗、定责原则,划分网格23个,配套网格员23名、联户长243名,有效化解邻里纠纷、完成业务代办等事项113件;开发社区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功能、平安前哨、门禁系统,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感恩文化长廊,以固定标语、宣传栏等方式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激发各族群众创业致富的内生动力,引导各族群众勤劳建设新家园。优化社区党群服务矩阵,打造“党群服务中心”1个,服务驿站4个。健全积分制管理,积极组织搬迁群众开展卫生示范户、文明示范户、创业模范户、道德模范户等创先争优活动,激励搬迁户争当先进、励志致富,评选最美家庭245个。
深化文化互嵌,培育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育才社区依托中华传统节日,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党支部+”,推行常职干部常驻,“双报到”党员兼职委员,网格员、志愿者参与的运行模式,提供开放管理、延时服务,引入日间照料、技能培训等社会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当地各族群众在春节、端午、元宵等节日共同参与写对联、包粽子等“趣味”活动共24场次,同时联合县级平台公司在育才社区成立惠民福利超市,直接对接供应链源头,降低群众生活成本,满足各族群众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文体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建设,依托社区基础文化设施,积极为各族群众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开展篮球赛、广场舞、文艺晚会等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效促进社区各族群众节日共庆、文化共赏,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实施就业帮扶,实现共同发展。育才社区始终把稳岗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围绕技能培训、稳岗就业、企业引进等方面,扎实开展就业帮扶工作。一是以稳岗就业促增收。通过组织输出一批、增岗安置一批、引企扩展一批、招聘推荐一批、扶持创业一批、补贴稳定一批、培训提升一批“七个一批”就业帮扶措施,有效解决了7136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50个,其中376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其经验做法在2024年7月30日召开的全省移民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二是以产业发展促增收。为解决各族群众就业问题,积极向派出单位争取项目支持,打造楼下微工厂10个,解决376名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其中乐嘉微玩具工厂已稳定吸纳42名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提级改造了巧积玩具微工厂,由原来的简单针线活增加了充棉设备2台,提高手工单价的同时,吸纳就业人员也从原来的28人增加到了52人,让社区50岁以上的弱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增收,《人民日报》头版对此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