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的影响决不限于大传统学术致思取向一端,更重要的是引发了社会文化心理的整体变动,包括可归属于小传统的民众习俗娱乐生活,尤其“阳明之志节事功,亦天下不可少之人”。即使不能创造性地揭出良知之说,但“慕其志节事功而兴起者”,历来人数亦不少,其震摇世道人心之深,转移社会风气之巨,始终不可轻易忽视。
如果稍稍回溯历史,传统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变化的整体全程,曾有过数次引起社会心理与文化发展巨大变动的重要思想性突破。首先即先秦轴心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乃是对政教合一的“王官之学”的重要突破;其次即汉晋之际,不仅在理论主张上以老、庄的“自然”来对抗周、 孔的思想文化体系,同时在生活行为的实践上也提倡顺应“自然”而蔑视“礼法”;再次则为学界多有讨论的“唐宋变革论”,无论士大夫群体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抑或儒家的复兴和重建,都是极为引人注目的历史文化现象;最后则以正德三年,王阳明的龙场悟道为历史性标志。随着王阳明心学思想的诞生、发展和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其不仅在儒学内部创造性地别张一军,也改变了明代的政治学术生态格局。同时对晚明思想、文化、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尤以与民众世俗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艺术领域最为突出,甚至产生了导致整个社会剧烈变动的时代性风气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