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杜再江
“以前都是在课本上了解这段历史,这次亲眼看到历史遗迹,感觉很震撼,我们中华民族真的太了不起了。”不久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兴农中学高一(16)班学生危鹏参观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后,深有感慨地说。
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谈起卢沟桥及“七七事变”家喻户晓,但论及深河桥及“黔南事变”却鲜为人知。前者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后者则被称为“日军败亡的转折点”。据《独山县志》载:深河桥是侵华日军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
硝烟散尽,80余年后的今天,这里已成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史实展馆。作为贵州省、黔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陈列馆在文化融合、精神融合、教育融合等方面下功夫,结合抗战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研学文化教育等,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融合
让历史在传承中鲜活
肃静的展厅内,尖锐的防空警报骤然响起,令人惊惧。“这是当年日军轰炸时,同胞们听到的防空警报声。”在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陈列馆内,讲解员杨燕林讲述贵州各族人民团结抗敌的历史。
深河桥抗战遗址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国防教育基地,同时也是贵州省唯一一个以抗战为主题修建完成的国家3A级景区。
陈列馆以展现震惊中外的“黔南事变”抗日史实为核心,陈列了大量详实的图片、史料和实物,从中可了解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概况、中国抗日战争脉络、贵州各族人民抗战事迹及“黔南事变发生始末”。
“作为‘立体教科书’,陈列馆不仅是展现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独山县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陈列馆深度融合抗战精神与红色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历史过程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呈现自1894年到1945年51年间,国家历史长河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当今盛世等共5个部分情况。
在抗战时期,独山县各民族、各阶层团结起来共御外侮,陈列馆中的展品、事迹充分体现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提供了生动素材,让人们认识到在国家危难之际生死与共、团结抗争的重要性。
陈列馆所展示的革命先辈事迹、红色政权建设如遵义会议等内容,揭示了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历史事实,有助于基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人们在参观中感悟革命时期各民族间的相互支持,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精神融合
增强各族人民凝聚力
不久前,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国际高中组织学生到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开展研学活动。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走进陈列馆,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观看每个展区。一件件革命历史文物、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抗日战场遗物……带领大家的思绪穿越历史时空,回到那一段在绝境中奋起抗争的岁月,深切感受当年战争的残酷和抗战的艰难,以及现在和平环境、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走进深河桥抗战遗址,我了解到这段不容忘却的历史,感受到中国军民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精神。这不仅鼓舞着我们遇到困难永不放弃,更时刻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发扬精神。”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国际高中学生许馨匀说,深河桥抗战遗址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各族人民在抗战时期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在独山,这样的研学活动长期开展。
独山县以抗战遗址为研学场景,研学活动让参与者直观地接触真实的历史场景,可以看到当年日军暴行的实物证据、聆听讲解员的讲述,沉浸式体验促使人们深刻理解抗战历史的沉重与悲壮,从而增强民族情感和国家认同感。
在武器展示场,陈列着一辆62式轻型坦克和歼-6战斗机,它们是我国第一代自主研发的战斗武器,虽然已经“退役”,但仍能领略当年的风采,也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坚韧不拔、保家卫国的精神,促进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激励人们在当下也要保持团结奋进的姿态。
“以抗战遗址为依托开展的研学活动,可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独山县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独山深河桥红达研学旅游营地对外开放以来,澳门研学团、东北“小冻梨”,以及省内州内及周边县(市)中小学等纷纷组织学生到该研学营地开展沉浸式体验,让教师、学生等参与者亲身体验农耕劳作、趣味烹饪、中国茶艺、军事训练等主题的系列课程,不仅拓宽学生视野、启发智慧、培养团队精神,还能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使大家对抗战历史的认知和铭记成为一种共同文化的记忆。
教育融合
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此次现场教学让我深受触动,这不仅是教育党员的生动课堂,更是锤炼党性的一次历练。”不久前,独山县2025年度县直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培训班开班,赴深河桥抗战遗址陈列馆组织开展基层党建现场案例教学时,学员岑远照如是说。
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该陈列馆充分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向心力。
当前,独山县委党校在开展对全县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把陈列馆作为核心现场教学点之一,为现场教学教育培训提供了生动、真实的素材。
党校老师分批次组织学员到深河桥原址,带领大家重走连接原深河桥210国道老路、观看深河桥原址、到抗战英烈坛祭奠和缅怀等,同时参观陈列馆听讲解员详细讲解抗战历史。现场教学不仅让学员学习了中国抗日战争、贵州各族人民抗战及“黔南事变”相关历史知识,重温那段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苦难岁月,还让学员感受到抗日英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身临其境的教育方式有效地传递抗战精神,增强了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和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文化中价值观的引导功能。”独山县委党校相关负责人说。
自基地建成以来,每逢重要节假日,这里都会迎来大量的参观学习者,每天接待参观教育学习培训人数达500余人。这些参观者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有学生、教师、机关干部、企业员工等各族群众。他们在这里共同缅怀历史,汲取精神力量,将红色基因融入自己的血液中,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增强“五个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在未来的发展中,独山县将不断丰富深河桥抗战遗址的内涵和功能,让这颗红色文化明珠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