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7月30日

《山河同心》剧情简介

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戏班,三位不同民族的儿时伙伴,一场面临国家危亡时的民族大义,一首忠勇报国浴血鏖战的壮丽诗篇。

该剧以共产党员陈叶茂回乡发动群众,说服身为地戏班班主的父亲陈天龙和乡亲们共同赶排新戏、宣传抗日为脉络,展现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安顺屯堡云峰寨各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抵御外侮,历经了血与火、家与国、情与仇生死考验的感人故事。

第一场《上梁》

1942年春天的一个日子,在屯堡大山深处的云峰寨,地戏班班主陈天龙家的新房上梁仪式即将举行。“一堂神”地戏班的全体成员与屯堡的乡亲们早早到场。60多岁的沈嬢嬢、年近80岁的韦老爹也带着邻村苗寨、布依寨乡亲纷纷前来祝贺。与陈家次子陈叶茂青梅竹马的苗族女孩隆月明还特地从家里抱来了一只养了五年的大红公鸡给陈家做新房的“上梁鸡”。

眼看着上梁的吉时已到,已经说好了要从城里赶回来给自己家新房“点梁”的陈叶茂还迟迟没有出现。在掌墨师的提醒下,为了不错过吉时,德高望重的韦老爹决定带领大家一起给陈家新房点梁。

庄严神圣的“上梁”仪式开始,当众人吹起芦笙,打起“刷把”,载歌载舞正准备起梁的时候,人们惊喜地发现陈叶茂已从城里匆匆赶回来给新房点梁。他这次是带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剧社筹拍抗日新剧目任务,准备说服父亲和他的地戏班,用《精忠说岳》新改编的故事内容,宣传发动更多的百姓参军抗日。

陈叶茂的归来将上梁仪式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也让三个儿时的好朋友约定要将传统地戏融入抗日宣传当中,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

第二场《拜月》

云峰寨祠堂前“一堂神”地戏班匾额下,陈天龙正带领着陈叶茂、李石头等戏班成员认真排演《精忠说岳传》之“八仙大闹朱仙镇”。

精彩的地戏是屯堡人忠勇爱国精神的载体,也是团结各族群众的情感纽带。而一心想学习表演地戏、用实际行动声援抗日的隆月明却被班主陈天龙以“女人不能触碰地戏脸子”的老规矩而拒绝。三位年轻人委屈地向沈嬢嬢求助,沈嬢嬢则招呼着大家坐下来歇息喝一碗热腾腾的驿茶,然后她娓娓道来,讲起了屯堡人的忠勇、迁徙的艰辛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虽然不能亲自上台加入地戏演出,但隆月明用苗绣手艺精心绣了一条漂亮的花带,亲手系在了陈叶茂手中的青龙日月刀上以表达爱慕。

然而,这样简单平静的美好生活,被大量流离失所、涌进安顺的难民打破。面对着难民们“哪里才是世外桃源”的疑惑,陈叶茂及时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保卫家园。

第三场《敬茶》

天灾人祸,祸不单行。屯堡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土地干裂,粮食减产。在云峰寨演武堂前的广场上,地戏班的成员们依然顶着炎炎烈日加紧赶排新戏。

听说地戏班要去前线演出,韦老爹主动请缨加入。这位“一堂神”的前班主身怀“三节鞭”“上刀山”“板凳拳”等多项绝技。为了证明自己宝刀未老,韦老爹小试身手便引来阵阵惊叹。仅仅地戏这一项文化里就有汉族、苗族、布依族等多个民族的智慧,像“清风明月”“江河入海”一样难分彼此、同生同在。

当各族群众沉浸在屯堡的美好生活中时,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再次打破屯堡的平静。陈根深派来的手下李参谋初次来到屯堡,被这里的好山好水和可亲可爱的人们所吸引,更被这厚重独特、民风淳朴的屯堡文化所折服。一碗醇香的屯堡驿茶,他品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坚韧、善良和团结同心,而一心想要早点上前线打仗的李石头抓住机会跟着李参谋参了军。

第四场《出征》

连续大旱,百姓蒙难。到了七月半祭祀先祖放河灯时,却因为河水断流,河灯无处安放。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的百姓们只好到村外求雨,大家点燃天灯,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掌墨师的“咒语”并未求得甘霖、唤回吉祥。面对天灾人祸的持续加剧,善良的人们终于明白了“求人不如求自己,团结起来抗争”的道理,虽然面临种种磨难,屯堡的各族群众仍然给了难民们家的温暖。

乡亲们从前线回来的伤兵处得知李石头被安排在运输队教大家跳地戏的事情,激起了屯堡群众抓紧排好新戏去前线劳军的激情。从前线匆匆赶来的李参谋再次进寨,引起了人们的纷纷议论和猜测,当大家都期盼着李参谋像上一次那样带来好消息时,却不料晴天一声霹雳,李参谋送来了陈根深和李石头在前线双双阵亡的噩耗。

悲愤的人们选择了坚强。大家纷纷脱下戏服、穿上军装,拿起武器,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不当亡国奴,光复好中华”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久久回荡。

图/本报记者 蒋贤羿 见习记者 张 慧

--> 2025-07-30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8386.html 1 《山河同心》剧情简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