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宋 兰 杨文静
“本是一家人,从来就分不开;你家藤上结的瓜,爬到我家梳妆台……”舞台上,朱嘉迪清澈的嗓音如清泉流淌,娇羞的眼神和灵动的身姿将少女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谁能想到,这位在《山河同心》中演绎苗族女孩“隆月明”的演员,在40天前还从未接触歌舞剧表演。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部剧目。”作为贵州省民族歌舞团的声乐演员,朱嘉迪坦言接到女主角邀约时内心充满忐忑,“我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真的可以吗?”
《山河同心》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苗族少女隆月明与屯堡汉族少年陈叶茂、布依族少年李石头共同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感人故事。对朱嘉迪而言,挑战不仅在于要熟记22首歌曲和舞蹈动作,更在于如何让角色“活”起来。
“每次排练后,我都会对着镜子反复揣摩。”朱嘉迪分享着她的创作心得:“只有当我完全忘记‘我’是谁,角色的情感才能自然流露。”在导演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她逐渐掌握了通过肢体语言和语气变化塑造角色的技巧。
最打动人心的是第四场《出征》的表演。当隆月明听闻李石头牺牲的噩耗时,朱嘉迪眼中噙着的泪水、颤抖的声音,将撕心裂肺的悲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那一刻,我就是隆月明,与从小一起长大的石头哥永别了……”回忆这个场景时,朱嘉迪的眼眶再次湿润。
40天的淬炼,让朱嘉迪完成从自我怀疑到自信绽放的蜕变。问号变成了坚定的感叹号:“我可以!”
这次演出经历对朱嘉迪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贵州省民族歌舞团的演出更多针对基层群众,在双语宣讲、和美家园等慰问演出时,我们要在田间地头、农家院坝为各族群众表演,现在我能更好地用表演传递情感,与观众进行交流。”
《山河同心》不仅是一个关于抗战的故事,更是贵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通过这部剧,我们想展现各民族在困境中守望相助、共同成长的情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朱嘉迪说,“就像剧中唱的那样,我们本就是一家人,从来就分不开。”
这部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元素的歌舞剧,正在成为促进贵州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历史见证。而对朱嘉迪来说,这40余天的蜕变之旅,不仅开启了她艺术生涯的新篇章,更让她深刻理解了文艺工作者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责任与担当。
谈及即将展演的心情时,朱嘉迪说:“作为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首场展演,大家将拿出最好的状态进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