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相关发布会上获悉,将于今晚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贵州文化惠民工程的组成部分,本届会演是展示贵州多彩民族文化的重要舞台,更是贵州省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动缩影。
本届会演充分运用全媒体宣传手段,通过新媒体、电子大屏、电视广告等渠道广泛发布观众预约二维码,确保优秀文艺作品真正惠及各族群众和游客,切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特别是“十四五”期间,贵州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质量,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创建200个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建设318个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设施设备高质量发展项目,打造106个“城市主题书房”,覆盖88个县(市、区),有效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一系列举措持续发力,为本届会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氛围。
同时,贵州连续五年实施贵州省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有力促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为本届会演的线上直播和数字化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届会演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多彩贵州多元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集中展示。全省各地结合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少数民族节庆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群众性文化活动,如“三下乡”“大地欢歌”、全民阅读、戏曲进乡村、群众歌咏、文艺展演等。同时,全省各地结合民族特色,创新推出了群众广泛参与的“路边音乐会”“村超”“村BA”“村T”等活动,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
据统计,2025年春节期间,全省共组织开展4879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惠及群众达2715万人次;端午节期间举办传统民俗活动176项400余场(次)。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达1.96万场(次),参与活动总人次达3942万。
作为贵州文化惠民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会演肩负着展示贵州文化品牌的重任。近年来,贵州积极开展2021—2023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荐等工作,共评选出42个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个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和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将在本届会演中得到展示和演绎,让更多观众感受贵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届会演将以‘文艺会演+文旅融合’的模式,将优秀民族文化打造为旅游文化产品,推动文艺会演与旅游有效联动,服务景区游客、服务旅游市场。”贵州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孟泽红介绍,本届会演还将在主会场外设置展演展示推广区域,通过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等,为现场观众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本报记者 刘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