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7月22日

提升档案管理员职业认同的实践进路

□ 王 琴

职业认同作为推动档案工作效能提升的内生动力,与档案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息息相关。当前,技术变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给档案管理员角色带来新挑战,亟需从理论层面探索认同提升路径,以回应档案事业现代化转型需求。因此,在新发展阶段下,档案管理员职业认同的提升成为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

笔者从职业认同的价值定位出发,结合数字化转型与社会需求升级的背景,分析职业认知偏差、发展受限等困境,提出三维提升路径:强化价值认知与专业赋能、优化发展体系与激励机制、增强组织支持与文化认同。研究表明,职业认同的深化需兼顾个体能力建设与制度创新,通过多维度协同实现职业价值重塑。

一、档案管理员职业认同的价值定位

职业认同的内涵与重要性。职业认同是档案管理员对自身职业角色、价值及使命的认可与接纳,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与服务质量。在新发展阶段,档案工作面临数字化转型与社会需求升级的双重挑战,职业认同成为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档案管理员若缺乏职业认同,易产生职业倦怠,降低服务效能;反之,则能激发创新动力,提升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因此,明确职业认同的核心内涵,即对档案职业的社会价值、专业能力及职业发展前景的肯定,是提升档案管理员职业素养的基础。

新发展阶段对职业认同的新要求。随着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的深度融合,档案管理员的角色从传统的保管者向知识管理者转变,职业认同的内涵也随之扩展。一方面,档案数字化要求馆员掌握新技术,适应智能化工作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对档案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管理员需具备跨学科协作与公共服务能力。此外,档案文化价值的挖掘与传播也要求馆员增强职业使命感,主动参与社会记忆构建。这些新要求既为职业认同提升带来挑战,也为重塑职业形象提供了机遇。只有顺应发展趋势,才能在新发展阶段实现职业认同的全面升级。

二、档案管理员职业认同提升面临的现实困境

档案管理员职业的社会认可度有待提升。当前,档案馆员的职业认同面临的现实困境之一是社会认知偏差。由于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和保密性,外界对档案馆员的角色认知仍停留在“保管员”层面,忽视其在信息管理、文化传承和知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对其社会认可度较低,影响管理员的职业认同感。同时,部分管理员自身对职业价值的理解不够深入,仅将工作视为事务性操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这种内外认知的错位,使得职业认同难以提升,亟需通过宣传引导和职业培训加以改善。

职业发展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是制约档案馆员职业认同的另一现实困境。许多档案机构晋升渠道不够多元,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标准不够灵活,导致管理员长期处于职业瓶颈期,难以获得较高成就感。部分年轻管理员因发展前景受到一定限制而选择转行,造成人才流失。针对以上困境,需优化职业发展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让管理员在职业成长中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档案管理员职业认同提升的建构路径

强化价值认知与专业赋能。提升档案管理员职业认同的首要路径在于重塑职业价值认知并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一方面,应通过行业宣传、案例展示等方式,向社会普及档案工作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贡献,增强外界认可度;另一方面,需引导馆员深入理解自身在知识管理、数字转型中的关键角色,激发职业使命感。同时,建立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围绕档案数字化、数据治理、公共服务等新需求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帮助管理员适应技术变革,提升专业自信。通过价值重构与能力升级的双向驱动,为职业认同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发展体系与完善激励机制。破解职业发展困境需从制度层面构建可持续的成长通道。建议改革职称评定标准,增设技术序列与管理序列双轨晋升路径,打破职业天花板;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岗位竞聘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破格晋升机会。在激励层面,可推行绩效薪酬差异化分配,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创新成果、服务标杆给予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定期开展“档案工匠”“服务标兵”等评选活动,增强职业荣誉感。通过制度保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让管理员在清晰的职业前景中持续强化认同感。

职业认同的构建需立足档案工作的社会价值与个体发展诉求。档案管理员职业认同的提升,不仅需要技术赋能与制度保障,更需在文化层面形成集体共识,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档案事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作者单位:云南省蒙自市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

--> 2025-07-22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8144.html 1 提升档案管理员职业认同的实践进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