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7月22日

把握推动年轻干部扎根基层的四重维度

□ 李 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与民族复兴伟业。年轻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干部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具有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等优势,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其扎根基层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

当前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面临“水土不服”问题,表现为:基层工作环境复杂、任务繁重,导致一些年轻干部难以适应;年轻干部对农村工作不熟悉、与群众沟通不畅,能力上缺乏“乡土方法论”。此外,部分地区还存在对年轻干部培养不足、保障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年轻干部的个人成长,更会削弱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如何破解年轻干部面临的挑战,推动年轻干部真正扎根基层、成长成才,成为乡村振兴人才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从思想引领、能力培养、制度保障和情感联结四重维度,系统分析推动年轻干部扎根基层的策略体系。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扎根基层的信念基石

年轻干部初到基层,往往面临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期望与能力的偏差、城市与乡村的反差等多重考验,在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上,难免出现动摇心理,必须从思想根源入手,帮助年轻干部坚定信念。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年轻干部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组织部门应强化年轻干部的党性教育,通过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党课、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年轻干部树牢“人民至上”的理念,校准“为谁而干”的价值坐标。

重视民情教育。组织年轻干部系统学习村史村志,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底蕴和发展脉络,通过调研乡土民情,走村入户与村民深入交流,从而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开展角色认知教育。年轻干部往往理论知识丰富,但容易陷入认识误区,难以摆正自身位置。为此,可通过岗位体验和实践锻炼等方式,引导年轻干部实现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通过多方面的思想引领,帮助年轻干部从内心深处认同基层工作的价值,为长期扎根基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提升能力素质:锻造服务基层的工作本领

部分年轻干部基层工作经验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工作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对此,需要构建系统化、精准化的能力培养体系,帮助年轻干部快速掌握服务基层的工作本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是适应性培训。基层工作有其独特的语言体系和工作方式,年轻干部必须首先突破这些“入门关卡”。开展民风民俗、“三农”政策、农业技术等适应性培训,使年轻干部快速掌握基层工作的“通行证”。

二是导师帮带制度。“老带新、师带徒”是传承基层智慧的重要方式。采取“一对一”传经送宝、“手把手”提高本领、“面对面”共同进步的方式,助力年轻干部尽快进入角色、熟悉日常事务、提升工作能力。

三是多岗位实践锻炼。针对基层工作综合性强的特点,应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在不同岗位轮岗交流,培养其复合型能力。但要避免“走马观花”式的频繁调岗,确保在每个岗位有足够时间深入学习和实践。

三、完善制度保障:营造安心扎根的良好环境

部分地区存在对年轻干部“重使用轻培养”“重压担子轻保障”等现象,出现工作负担过重、发展空间受限、生活保障不足等挑战,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体系,能有效留住干部人才。

首先,畅通晋升渠道。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晋升通道,让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年轻干部撑腰鼓劲,避免因怕犯错而不敢作为。

其次,完善生活保障体系。相比城市,农村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艰苦,如果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年轻干部很难安心扎根。为此,应从年轻干部的居住条件、待遇落实与家庭关切等方面构建全方位的保障网络。

最后,建立多元激励机制。应当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对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通过构建职业发展有空间、生活保障有温度、干事创业有动力的制度环境,能够增强其长期扎根基层的信心和决心。

四、培育情感联结:实现从“扎根”到“归属”的升华

年轻干部只有从情感上认同基层、融入乡村,才能真正将“他乡”变“故乡”,实现从“外在扎根”到“内在归属”的升华。培育深厚的情感联结,是推动年轻干部长期扎根基层的内生动力。

一要注重共同奋斗。鼓励年轻干部深度参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全过程,使其个人奋斗与乡村发展紧密相连。

二要重视文化认同构建。乡村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文化载体。年轻干部要真正扎根基层,必须理解和认同当地的乡土文化。可以通过组织参与民俗节庆、学习传统技艺等方式,帮助年轻干部深入了解乡村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价值。

三要提供价值实现平台。对于年轻干部而言,仅有物质保障和生活便利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能够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舞台。应充分尊重年轻干部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特长,为其量身定制发展路径。同时,要鼓励年轻干部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人生价值,这种高层次的情感满足往往比物质激励更为持久和深刻。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5-07-22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8141.html 1 把握推动年轻干部扎根基层的四重维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