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7月22日

社会工作助力蜡染技艺传承发展的路径选择

——以丹寨县为例

□ 李 婷 刘青青

丹寨蜡染工艺作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瑰宝,其独特的手工技艺与艺术价值历经千年传承,然而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这门古老工艺正面临着生存挑战。在此背景下,社会工作以其独特的资源链接与协同能力,成为助力蜡染工艺破局重生的重要力量,通过多维度路径为这门非遗技艺注入新活力。

丹寨蜡染工艺现面临以下发展挑战:

第一,传承人老龄化严重。蜡染文化传承存在人才缺失、市场断链的情况。一方面,蜡染技艺传承依赖师徒口传心授,学习过程耗时长、难度大,需长期练习蜡刀运用、图案设计、染色把控等技能,年轻一代因见效慢、收益低而缺乏参与热情,导致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另一方面,市场断链加剧了传承困境,传统蜡染制品多为手工制作,难以与工业化量产的廉价印染产品竞争,消费市场缩减使从业者收入不稳定,进一步削弱了年轻人入行的意愿。

第二,产品创新意识不足。传统蜡染多沿用经典图案与单一用途,如配色未能跟上时代,设计风格趋同,难以契合现代消费者对个性化、多元化产品的需求,尤其难以吸引年轻群体关注。部分从业者固守传统技艺形式,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将蜡染元素与现代时尚、实用功能结合力度有限,例如蜡染纹样的服饰配饰、家居装饰、文创产品等不多,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在同类市场中竞争力不够。

第三,成本高难以打开市场。蜡染工艺因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打开市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传统蜡染依赖纯手工制作,从熔蜡、绘图、浸染到脱蜡,每道工序都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一位熟练工匠一天往往只能完成几件作品,人力成本占比高。同时,原材料成本也不容忽视,优质蜂蜡、天然植物染料价格逐年上涨,进一步提高了制作成本,使得蜡染产品定价高于工业化印染制品,而市场对蜡染的认知仍停留在 “小众工艺品” 层面,消费者对其高定价的接受度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消费效应。此外,销售渠道分散且低效,多依赖线下实体店或小型电商平台,缺乏统一的品牌运营和市场推广,导致蜡染产品难以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因此,需要社会工作来助力蜡染的传承与发展,其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传承人才。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政社协同”构建非遗传承赋能体系,与政府联动举办蜡染技能培训班,提高蜡染人自身的专业性;召开主题讲座让青少年对民族文化产生兴趣;通过社会工作小组活动增强手工艺者之间的交流,形成“技艺精进—文化传播—群体凝聚”的“三维一体”非遗传承保护网络。

第二,推动蜡染产品创新。基于传统蜡染核心技艺,植入当代审美元素与工业生产标准,构建标准化产业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生产语境中的传承创新。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政府链接资源助力非遗工坊与引进的优秀设计团队和专业人才开展合作,在产品设计、营销宣传、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非遗工坊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举办非遗“微工坊”,采取“非遗+文创+订单”模式,对蜡染、刺绣等传统非遗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有助于提升市场订单,既能够带动当地非遗手工技艺,也有助于当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第三,拓宽销售渠道。社会工作可基于当地非遗资源,举办非遗主题活动,吸引各行各业的设计师前来自学研修,也可以借助“中国丹寨非遗周”等时机,让丹寨非遗工坊的文创产品走向全国市场,以系统化品牌运营提升丹寨蜡染非遗影响力,同步布局电商渠道开展“互联网+非遗产品”营销行动。丹寨蜡染要活态传承需要实现“文化解码+渠道破圈”并举,一方面充分挖掘传统纹样的文化密码,提炼符合当下审美需求的符号价值,另一方面打造“传统电商+短视频平台”的多元传播矩阵,借助主流平台讲好丹寨故事,让非遗产品触及更广泛的人群。

第四,为青年手工艺者创造就业机会。青年传承人能够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动力,做好青年传承人的培育工作就尤为重要。社会工作可以为青年人搭建交流台,进一步提高青年传承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一方面社会工作可以充当资源链接者角色,协助当地政府推动宁航蜡染、杨芳蜡染、蓝锦染艺等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原料生产基地、产品生产基地、个体手工坊、合作社等稳定发展,为青年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社工应充当信息传递者,为当地高校的非遗专业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的了解渠道。可建立就业信息共享平台,社工主动对接本地蜡染工坊、非遗企业、文旅部门等,收集其招聘需求,包括岗位类型(如蜡染设计师、技艺传承人助理、非遗项目运营等)、任职要求、薪资待遇、工作地点等信息,分类整理后形成 “蜡染行业就业指南”。同时,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合作,在校园官网、就业公众号开设 “蜡染就业专栏”,定期更新招聘信息,附上企业联系方式和社工咨询通道。

蜡染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既需要破解当下的现实挑战,更需要构建可持续的生存生态。社会工作通过培养传承人才、推动产品创新、拓宽销售渠道、创造就业机会等多方面介入,为蜡染工艺搭建连接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市场的桥梁,让蜡染工艺在坚守文化本真的同时,更具适应时代的生命力。未来,随着各方力量的持续协同,丹寨蜡染工艺会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这朵民族文化之花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 2025-07-22 ——以丹寨县为例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8139.html 1 社会工作助力蜡染技艺传承发展的路径选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