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7月22日

从“村BA”看乡村社会治理的方法论意蕴

□ 邵文霖

近年来,“村BA”从乡村田野走向全国视野,以全民参与的体育热情与浓郁的乡土文化魅力引发广泛关注。这场现象级赛事不仅是文化传承与乡村社会结构的生动缩影,也深刻考验着乡村治理能力,同时更为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新契机。

一、“村BA”现象的多维剖析

文化传承与认同的具象场域。文化是维系民族或群体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文化传承与认同对群体发展至关重要。“村BA”深深扎根于乡村本土文化,许多赛事与当地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紧密交织。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盘乡为例,其“村BA”作为苗族“吃新节”的重要庆祝形式,已持续举办数十年。赛事中,苗族芦笙舞、侗族大歌等民族文化表演穿插其间,拉拉队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助威,颁奖仪式上的香米、麻鸭等特色奖品更是农耕文化的具象呈现。这种将现代体育竞技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强化了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感,更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互鉴,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活力。

乡村社会结构的动态映射。乡村社会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独特而稳定的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网络。“村BA”赛事的组织与参与,生动反映了乡村社会结构的特质。参赛队伍多以村落、家族为单位组建,鲜明体现出血缘与地缘关系在乡村社会中的紧密联结。在赛事筹备与举办过程中,村民们打破日常分工界限,各展所长:有人负责场地布置,有人组织后勤保障,有人担任裁判等工作。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村民共同参与,极大增强了彼此间的互动与协作,有效优化了乡村社会关系,提升了乡村社会的整合程度。

二、“村BA”对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的考验

组织协调能力的严峻挑战。举办一场“村BA”赛事,涉及赛事策划、赛程安排、场地设施筹备、参赛队伍组织、安全保障、秩序维护等众多复杂环节。以“村BA”为例,比赛期间,不仅要提前规划好比赛场地的灯光、座椅等基础设施,协调各村组建参赛队伍,还要统筹安排安保人员维持现场秩序,调配医疗团队应对突发状况。同时,面对大量涌入的观众,当地还需做好交通疏导、食宿保障、网络信号维护等工作。在“村BA”总决赛期间,台盘村联合公安、交通、卫健等多个部门,通过设立临时停车场、增派交通引导员、开通医疗绿色通道等举措,保障赛事顺利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影响赛事正常开展,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等不良后果。这对乡村基层组织的统筹规划、资源调配以及部门协同合作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考验着乡村治理主体在复杂事务中的有序管理水平。

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现实检验。“村BA”强大的吸引力,使得大量观众和参与者汇聚乡村,包括本村村民、周边群众及慕名而来的游客,这对乡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形成巨大压力。在基础设施方面,乡村交通能否承载大量人流,停车场地是否充足;住宿方面,民宿等接待能力能否满足游客需求;餐饮方面,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与供应多样性;医疗卫生方面,能否及时处理赛事中的伤病情况等。这些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直接关系到赛事参与者的体验,也直观反映乡村社会治理中公共资源配置与服务供给的能力高低。

文化引领与价值塑造能力的深度考量。“村BA”表面上是乡村体育赛事,实则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导向。乡村治理主体需借助这一平台,将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公平竞争等体育精神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引导村民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同时,要警惕赛事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倾向,坚守其扎根乡土、服务村民的本质,这要求乡村治理者具备敏锐的文化洞察力与价值引领能力,在多元文化冲击的时代背景下,挖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契合乡村发展需求的文化氛围与价值体系。

三、拓宽乡村社会治理创新路径

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新格局。“村BA”发展需突破政府单一主导模式,构建政府、村委会、社会组织、企业与村民等多元协同治理格局。院坝会作为基层民主协商形式,可成为多元共治的沟通桥梁:政府通过院坝会传达政策、倾听建议;村委会围绕赛事组织与村民商议方案;篮球协会等社会组织分享策划思路、收集文化需求;企业公开赞助进展、探讨双赢路径;村民作为核心参与者,可表达对赛事决策、组织监督的看法及场地建设等需求。多元主体通过院坝会平台沟通协作,既能整合资源,又能让治理决策贴合乡村实际,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

推进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智能化。为满足“村BA”等乡村大型活动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需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性与智能化水平。精准化方面,运用大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手段,提前掌握赛事参与人数、来源地、需求偏好等信息,针对性规划交通疏导、住宿餐饮供应、医疗急救资源配置等方案。智能化方面,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乡村旅游与赛事服务APP,提供赛事信息查询、住宿餐饮预订、交通导航、紧急求助等功能;加强乡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停车场、智慧安防系统等,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

深化乡村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以“村BA”为核心,强化乡村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一方面,深入挖掘“村BA”蕴含的文化内涵,将体育文化与乡村特色文化有机融合,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民俗表演、体育文化讲座等活动,丰富赛事文化内容,提升村民与游客文化体验。另一方面,加强品牌营销与推广,利用新媒体平台、赛事直播、网红打卡等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关注与资源。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乡村知名度与美誉度,推动乡村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 2025-07-22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8134.html 1 从“村BA”看乡村社会治理的方法论意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