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7月22日

以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三重向度

□ 赵雅雅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与源泉。贵州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推动贵州民族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是增强全省各族群众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一、构建系统性传承弘扬体系,夯实文化自信根基

构建系统性传承弘扬体系,是守护贵州民族文化根脉,筑牢文化根基的重要举措。这一体系需要从制度保障、人才建设、传承模式创新等三方面协同发力。

首先,制度保障是传承弘扬体系的核心支撑。通过出台《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贵州省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原生地保护工作,挖掘、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居环境治理的综合整治的同时,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其次,人才建设是体系运转的关键动力。以培养、引进和激励为抓手,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的人才发展格局。一方面,通过分层分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培育具备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与拥有创新设计理念与现代工艺知识的民间艺人。另一方面,引进民族研究领域的高端人才与数字技术人才,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完善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人才积极性。

再次,传承模式创新是体系发展的活力源泉。通过构建政府与市场相配合的协同模式,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使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由政府“独唱”走向社会“合唱”,不仅能提高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更能通过多方参与,凝聚中华文化认同,为提升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与实践根基。

二、推动民族文化与现代产业创新融合,激发文化自信活力

推动贵州民族文化与现代产业的创新融合,是激发文化自信活力的重要路径。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为产业创新提供了深厚土壤,现代产业发展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二者相辅相成。

一方面,通过文旅体融合,充分激发民族文化发展活力。贵州依托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节庆文化与生态资源,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与体育赛事有机结合为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沉浸式文旅体融合新体验。“村超”“村BA”“村马”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成功接轨,强势“出圈”,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展现侗族大歌、芦笙舞等文化符号,让本地村民与游客在欢呼呐喊中接受民族文化浸润,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另一方面,文创周边产业为民族文化提供新的发展方向。通过文化与艺术的碰撞,将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与苗族银饰纹样、蜡染技术等抽象化符号具体化为冰箱贴、吉祥物、发饰等具象文创产品,成为文旅体融合的新亮点,带动新的消费热潮。文创产品通过带动增收,让人们在经济收益中切实感受文化价值。此外,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蕴含着文化基因与精神脉络,通过创新设计,将贵州丰富的民族美学与民俗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证明民族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升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三、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展现文明贵州新风采

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是贵州民族文化展现文明贵州新风采的重要途径。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与线下场景的三维重构,推动贵州民族文化从保护走向自信输出。

首先,在传统媒体领域,依托省级卫视、报刊等平台,打造、推出深度民族文化节目。例如,贵州省委宣传部打造的贵州国际传播旗舰品牌《听 这里是贵州》,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苗族飞歌、侗族大歌背后的历史故事。《非遗正青春》节目以“以青春之声,传递非遗之美”为宗旨,聚焦银饰锻造、蜡染制作等技艺,系统性展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权威性与专业性的加持下,通过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的形式,筑牢文化传播根基。

其次,新媒体平台则为贵州民族文化提供裂变式传播的沃土。短视频平台的官方账号与个人账号通过差异化定位与协同联动,实现权威引领与民间活力的双轨传播,通过视频制作与话题挑战赛、直播带货的方式,拓宽公众了解贵州民族文化的渠道,扩大其传播范围,提升影响力。让人们充分感受贵州民族文化的魅力,实现从传播到认同的深层次跨越。

最后,将线下场景打造为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贵州依托“村超”“村BA”等乡村体育赛事活动,在开幕式与中场休息时融入贵州特色民族乐器演奏与舞蹈;在传统民族村寨建筑中常态化地开展民族歌舞演出与非遗技艺体验活动,打造贵州民族文化的鲜明形象,让游客在互动中充分感受文化魅力。立体化传播矩阵的构建,将民族文化以多元姿态展现出来,使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不断加深,自豪感也随之提升。

贵州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征程中,以系统性保护传承体系守护文化根脉,用产业创新融合激发文化活力,借立体化传播矩阵展现文明贵州新风采,每一步实践都为文化自信注入强劲动能。从法规护航、人才培育,到“村超”“村BA”的火爆“出圈”,再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协同发力,贵州不仅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更让文化自信深深扎根于群众心中。展望未来,贵州将持续深耕民族文化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以更丰富的形式、更广阔的平台,让贵州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迈向世界,为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贡献更多贵州力量。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贵州省2024年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两个结合”推动“四大文化工程”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YJSKYJJ180)的阶段性成果。】

--> 2025-07-22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8133.html 1 以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三重向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