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堂民 杨光明
7月的台江县台盘村,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10日晚,随着最后一场表演结束,台盘村“六月六”民俗节日活动圆满落幕。篮球场上的欢呼声与文艺晚会的歌声交织,展现出一幅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图景。
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六月六”吃新节是苗族群众庆祝丰收、感恩自然的民俗节日。在台盘村,这个节日已有数百年历史。过去,村民的庆祝活动以对歌等为主,青年男女借机“游方”结缘,乡亲们通过走亲访友维系情感。
“农忙结束,大家就想热闹一下。”55岁的村民张阿姨回忆道,“早年信息闭塞,晚会是村里难得的盛会。姑娘小伙穿着民族盛装唱歌跳舞,老人孩子都来凑趣。”如今,尽管娱乐方式日益多样,但民俗节日活动仍是村民心中不可替代的文化纽带。
2022年,台盘村因“村BA”火爆出圈,文艺晚会也随之升级。从村民自编自演的“草台班子”,到融入现代舞美技术的“深山音乐会”,传统民俗与时代潮流碰撞出新的火花。今年,晚会重返“村BA”发源地球场,苗族飞歌、侗族大歌与流行乐队同台竞演,既保留了乡土气息,又注入了青春活力。
返乡青年带来新气象
活动背后,是一群扎根乡村的文化守望者。曾雪飞是台盘村返乡青年的典型代表。这位美术专业毕业的“90后”,如今身兼多职:村里的篮球教练、乡村宾馆经营者,还是义务讲解员。
“‘村BA’火了之后,我家宾馆经常爆满。”曾雪飞笑着说,“客人总追着我问村里的故事,慢慢地我就成了‘编外讲解员’。”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正成为乡村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
据晚会负责人介绍,今年参演的演员中,返乡青年占比超过40%。他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苗绣元素与现代舞台设计的融合,短视频平台的直播推广,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魅力。
产业融合创造新机遇
文体活动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台盘村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球场周边民宿、农家乐、非遗集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收入节节攀升。
“文体活动带来的不仅是热闹,更是实实在在的收益。”村党支部书记姜伟说。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模式,台盘村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2024年,台盘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3万元。
文化传承展现新作为
在台盘村,文化传承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22岁的乡村教师张琦,从7岁起就登台表演,如今已成为晚会的“台柱子”。“小时候跟着奶奶学苗歌,现在带着学生编新舞。”她将传统芦笙的韵律与现代舞的动感巧妙糅合,创作出的舞蹈令观众眼前一亮,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辣妈队”的成员们白天忙农活,晚上坚持排练;“苗家红队”的阿姨们坚守舞台30年,不少人已成了“奶奶辈”。队员吴大姐坚定地说:“只要还能跳,我们就不会离开。”正是这份执着与热爱,让传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
台江县文旅局负责人表示,当地将继续深挖民俗节日文化内涵,推动文体活动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如今,在台盘村,当篮球撞击地面的声响与民族歌舞的旋律共鸣,当返乡青年的创意与传统艺人的匠心交织,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新时代的“山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