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杜再江
近期,贵州省第三家、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家茅台文创店落户贵州绿博园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茅台文创项目的落地,实现了文化与商业的有机结合,通过与贵州绿博园生态旅游的深度联动,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文化消费体验,待授牌验收后向游客和市民开放。
这是贵州绿博园充分盘活园内可利用展园与地块资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市场化合作经营的重要实践。近年来,黔南州立足贵州绿博园资源优势,以打造绿色之园、多彩之园、文化之园、智慧之园等“四园共建”模式,做好“融”文章,积极探索中华民族主题公园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园区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让这里成为展现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融的生动窗口。
用好绿博遗产
建好主题公园
踏入夏日的贵州绿博园“同心·石榴园”,石榴花开始孕育果实,小小的石榴果青绿稚嫩,如翡翠珠子般藏在枝叶间。路过的游客不时驻足,将这里的美好留存于心中。
今年植树节期间,黔南州委统战部携手民宗、林业等部门,组织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齐聚中华民族主题公园,共同种下象征民族团结的“同心树”,齐心协力打造出一片“同心·石榴园”,以石榴文化浸润黔南,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们生活在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谐共处,以‘同心·石榴园’为载体,展现了我们的民族大团结。”黔南州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潘晓慧说。
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于2020年10月18日召开。这是绿博会第一次在中国西部、第一次在民族地区、第一次在地州级城市举办。
作为黔南州三张亮丽名片之一,如何用好贵州绿博园这一重要遗产成为黔南州的一个重要考题。
“在贵州绿博园倾力打造中华民族主题公园,旨在把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群众日常休闲活动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都匀市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贵州绿博园占地面积1959公顷,核心区面积399公顷。通过征求各部门、专家学者意见,反复修改设计方案,园内建设了象征着我国56个民族的56个展园,标志建筑6个、景观桥梁7座及绿博18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云贵胜江南”多彩山水画卷。
2023年底建成中华民族主题公园,主题公园由“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五个板块构成,借助广东、福建、贵州等14个园内整体建筑风格、色调为主要元素,通过文化墙的形式,搭配相关小品装置,辅以文字内容介绍,讲述各省市历史记载的民族团结故事,生动表达各民族为民族团结所作出的贡献。
打造绿色之园
厚植民族共生土壤
贵州绿博园在规划之初,便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邀请国内顶尖的生态规划团队,对园区内的地形地貌、植被分布、水系走向等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园区内保留了超过80%的原生植被,使得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绿色之园的建设不仅为黔南州提供了展示新能源、生态经济、生态文旅产业发展的平台,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场所。”都匀市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通过展示生态修复和系统治理的成果,书写各民族共同守护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篇章,让“绿水青山”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在道路修建时,采用了生态透水材料,既保障了道路的通行功能,又能让雨水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对于园区内的水系进行了保护性开发,疏通河道,种植水生植物,打造了多个生态湿地景观,形成了完整的水系生态系统。如今,园区核心区面积达399公顷,水域面积超过80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69%,负氧离子含量高,是都匀市民免费的“天然大氧吧”。
在这个“天然大氧吧”里,走进生态文明之径来一场“森”呼吸,顺着蝴蝶坡徒步而上,森林郁郁葱葱,每一步都能被盎然的绿意包围环绕,每呼吸一次都像是在给肺部做一次瑜伽。走进森林深处,山林愈发茂密苍翠,伴着虫鸣鸟叫,体验“绿野仙踪”。
现如今,都匀市已全面完成了贵州绿博园中华民族主题公园的建设工作。该主题公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的原则,有效结合绿博园“绿色之园”的定位,借助各展园内整体建筑风格、色调、元素、绿植等资源,灵活增设显示屏墙等宣传载体,有效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
这些生动实践,不仅展示了贵州绿博园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效,也为各民族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鲜活样本。
构建多彩文化之园
绽放民族交融之花
在广东园,感受梁启超先生首次正式提出并使用的“中华民族”内涵;在海南园,领悟李大钊先生的民族思想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振兴产生的深远影响;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在中华民族主题公园第一单元,游客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历朝历代各族人民都对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个单元展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在云南园体悟“民族团结誓词碑”所展现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心愿,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也必须由各民族共同维护、巩固和发展。
第三个单元展示的是“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在这里,以文化墙的形式,展示了历朝历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并昭示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形成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极具包容性的特性。
第四单元呈现的是“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在第五个单元,则向游客展示了“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山东齐鲁园里的儒家思想、安徽园里的徽州文化、江苏园里的江南园林、浙江园里的水墨长卷,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我们完成六大展园片区共56个展园的建设工作,涵盖了全国34个省区市在园内建设的展馆,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与绿博园六大标志建筑、七座景观桥梁、绿博十八景融合打造,让广大游客和各族群众在观赏景观、休闲娱乐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群众的生活中。”都匀市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个充满教育意义、文旅融合的旅游胜地、教育基地,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近年来,黔南州充分利用“端午节”“春节”“六月六”等传统节日以及各种体育赛事,在贵州绿博园内举办大型民族歌舞演绎活动,开展民俗灯火夜游集市、芦笙舞等丰富的特色体验活动,让广大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东西南北一脉相承、中华民族其乐融融”的情谊,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每年接待省内外游客和当地各族群众旅游打卡和休闲娱乐超70万人次。
“黔南州立足绿博园资源优势,共建绿色之园、多彩之园、文化之园、智慧之园,在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黔南州民宗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实践探索不仅提升了黔南州的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水平,也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教育,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