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多彩贵州文化艺术“出山”“出海”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包容特质,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出彩”缩影。
以文化为舟,是贵州成功“出山”与“出海”的根本所在。文化如舟,能承载一地、一国的历史基因、精神风貌与价值认同。贵州多彩文化绚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正是这种根植深厚、守正创新的文化底蕴,使贵州艺术能够不惧风浪,敢于走向世界,也能够在多元文明交流中保持自身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以创新为桨,是贵州文化艺术不断破浪前行的力量之源。在当下信息爆发、审美多元、思想碰撞加剧的时代,任何文化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融汇新技、顺应新需,才能历久弥新。贵州文化艺术的创新之处,不仅体现在艺术语汇的推陈出新,更体现在理念观念和传播路径的同步变革。以现代科技助力非遗活态传承,让传统工艺与数字经济、时尚产业、全球文旅深入融合,使贵州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收获新的生命力。创新是对传统最好的尊重,是文化“出山”“出海”的桨橹,也是连接贵州与世界的桥梁。
以本色为帆,是贵州文化艺术赢得尊重与影响力的关键。面对世界,无数文化都渴望被看见、被理解,真正能让文化走得远、传得久的,唯有真诚和纯净的原生本色。在“出山”“出海”的路上,贵州始终坚守自我,笃信“本真自有力量”。无论是侗族大歌的空灵,还是苗绣的精美,抑或“村超”“村BA”等源于集体活动的朴素,都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土地的敬畏,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无需刻意包装,只需将其真实、质朴、多元、共生的底色展现于世,便能激发理解与共鸣——原生本色,是贵州文化最硬核的“通行证”。
多彩贵州文化艺术“出山”“出海”不仅是一场“诗意的远航”,更象征着中国艺术、中国文化以包容与自信,参与并推动世界文明的共融共创。
文化的生命力,要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出山”与“出海”叠加,让文化的生命力跨越时空、超越地域,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文明互鉴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