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明明
民族工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公安院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人民警察的重任。因此,公安院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地位特殊、使命重大。公安院校必须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在教育中切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于心、扎根于魂。立足公安院校自身优势,深入探讨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如何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增强“五个认同”
强化政治忠诚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公安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在思政课中突出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至关重要,在课程设计上,要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相融合。可邀请反恐实战教官,定期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通过深刻剖析警务反恐实战案例,使学员在鲜活案例中深刻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
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专业力量
深化专业课程融入是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公安教育专业课全过程。公安院校应在核心专业课中系统融入党的民族理论、民族地区社情、涉民族因素风险防控及反分裂反渗透等内容。构建特色课程模块,强化主线认知与实战能力,通过设置必修与选修模块相配合完善课程体系,组织师资开设《边疆安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课程,深化学员对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的理解。针对来自民族地区的生源,重点开设《国家安全法治研究与民族政策》等课程,着力培养其在民族地区依法履职、化解矛盾、促进团结、维护稳定的重要能力。在强化能力支撑与实战实训方面,应定期邀请国家级、省市级相关部门实训教官,就涉民族因素案事件依法处置、舆情引导及服务群众能力等关键领域,对学警开展针对性实训。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公安干警
公安院校兼具学历教育与全国公安机关在职指挥员、民警培训的双重职能。公安院校在培养少数民族干警方面,需采取以下重点举措:首先,在优化招生与培养结构方面可适当扩大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基层一线的招生计划,强化定向培养机制;其次,在聚焦关键能力培养方面可重点培养熟悉当地语言、社情民意的少数民族公安干警;最后,要注重深化“全链条”培养,尤其要注重对维稳一线少数民族干部的持续“全链条”培养,全面提升其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水平。同时,在干警的培养中要全力构建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公安院校在设计干部培训学员的培养方案时,需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预警、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策略、边疆安全治理等核心课程,系统融入干部培训全过程,要注重强化“课程思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外,在持续重点支持民族地区公安院校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大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着力构建以增强“五个认同”为导向的干部培养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优秀公安干警投身民族地区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公安力量。
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法治化水平
我国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体现在公安民警执法实践中则要求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安干警在执法中必须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置于突出位置,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族事务已成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环节。因此,公安干警在社会安全和稳定维护中,有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尤为重要。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系统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其次,要重视法治能力培训,重点加强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唯有如此,方能培养适应新形势需求的公安人才,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公安院校应大力深化校局合作与实习实践机制,重点选派学员赴民族地区的基层公安机关实习,引导其密切与各族群众的联系。在公安实习中,要着力指导学员运用专业知识服务各族群众,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首先,应强化校地联动与实践调研,定期联合民族院校开展特色联谊活动。其次,利用公安见习、社会调查等实践环节,组织学员深入民族地区调研,精准把握各族群众的多元需求。再次,加大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多元性,丰富文化内容,促进各族学员深度交融,积极搭建展示多彩民族文化的平台。精心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比赛、交流座谈会等活动,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公安院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地位独特,必须坚持强化政治引领,主动担当作为,将培养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忠诚卫士作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公安教育要始终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重要任务,精心设计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着力锻造新时代公安铁军,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辽宁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沈阳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成员;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C2023016)、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习近平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嵌式研究》(项目编号:JYTMS2023141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