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7月18日

高校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的路径选择

□ 李 宁

结合贵州民族工作实际,着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是贵州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的奋斗目标。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可以通过育人环境、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理论研究和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从而为地方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提升话语体系运用能力,依托特色资源围绕主线做文章

地处我国西南的贵州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富矿区。内容丰富、形式各异且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既是贵州各民族发展传承的历史写照,也是各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高校可依托省内丰富的文化资源,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大局,将其融入智库建设与教学实践,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术研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守正创新,提升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话语体系在贵州的实践与运用能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提供话语体系支撑,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落实到育人上。

立足党建与业务融合,孵化科研成果建设特色学科

党建与业务,是高校高质量发展协同共振的双翼。高校要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的有效融合。学科的建设成效,是智库发展的基础;智库的发展壮大,是学科建设的动能。两者的有效融合,则是推动高校科研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各高校要充分利用特色优势学科,整合已有力量,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搭建一支团队合作意识强,单兵科研能力突出,整体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虽然各高校情况不同且特色明显,但始终要在“求同存异”中形成合力,在自主与合作中凝聚智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教学研习”并重,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加强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深化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而贯穿始终的是“课程思政”,用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因而,构建教学与研学的“大思政”格局是应有之义。高校要充分利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契机,在各个专业开设中华民族史课程,从“多元一体”视角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通过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逻辑与核心要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与此同时,高校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的逻辑关系,从而形成“教、学、研、习”一体的特色建设路径。此外,也要利用学生实习教学的有利契机,以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第二课堂”、团学活动等多元路径,鼓励师生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撰写心得体会与实习报告,从而切实推进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一体化建设。

深化学术交流,形成颇具特色的大宣传格局

知识的碰撞、争鸣与共享,是推动科研发展和培育科研人才的重要条件。高校要始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一方面邀请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探索维度开展讲学活动;同时接待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群体来访交流,在调研座谈中激发灵感和启迪思维,宣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建设路径与成效,以不断扩大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积极对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工作,在培训中总结经验和探索方法,立足于贵州的历史与现状,通过回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讲述中华文化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重大意义与实现途径三个角度出发,结合民族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分析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工作的方法与意义。此外,高校还可以主动参与、主办和承办相关学术研讨会和基地建设交流会,从而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积极服务地方,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

高校将贵州特色文化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宣传与教育是路径之一。同时,主动承担贵州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研究与整理,既是高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细做实做深的具体要求,也是积极承担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动体现。此外,高校还可以积极组织专家学者,持续深入社区、村寨、学校等单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工作,调研贵州的特色文化资源和乡村产业振兴现状,以实际行动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能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服务地方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与此同时,在推动民族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过程中,高校也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贡献智慧。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本文系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遵义师范学院研究基地2025年立项课题(项目编号:ZL2025004)的阶段性成果。】

--> 2025-07-18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8063.html 1 高校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的路径选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