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7月17日

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

□ 马逸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蕴含着深厚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在融媒体技术迭代加速的当下,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传播形态重塑了信息生态,既带来渠道多元化、形式立体化、互动精准化的传播机遇,也造成了信息过载、内容趋同、主体能力参差不齐等挑战。因此,借助融媒体有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深入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

笔者从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互动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传播策略,旨在充分利用融媒体的优势,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促进其广泛传播与深入理解,进而推动新时代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加强传播主体能力建设

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主体包括主流媒体、政务融媒体、自媒体等,但部分主体在传播能力和专业素养方面参差不齐,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可能出现解读错误、表述不当等问题,对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传播优势造成阻碍,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对此,笔者认为需从以下三方面强化主体能力建设:

第一,发挥主流媒体引领功能。主流媒体作为权威信息发布源,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发挥主导引领作用,通过生动的案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加强与其他融媒体平台的合作,扩大传播覆盖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第二,提升政务融媒体运营效能。运营主体应加强对融媒体传播规律和技巧的学习,结合地方特色和实际工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实践成果,并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将用户参与度、内容转化率纳入政务融媒体评估指标,促进传播效能提升。

第三,完善自媒体治理体系。建立自媒体传播“准入—培训—激励”机制,实施创作者理论素养认证制度,定期开展线上专题培训,设立“文化传播创新奖”,对以个性化视角解读思想的优质内容给予流量扶持,激发多元传播活力。

二、创新传播内容形式

部分传播主体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存在内容同质化的问题,没有结合实际案例和受众需求从背后的深刻内涵和理论逻辑进行深入挖掘,既无法满足受众对深度知识的需求,又影响了传播效果和思想的有效传达,需构建“故事化叙事+热点化链接+体系化传播”的内容矩阵:

第一,以情感共鸣激活思想传播。故事化叙事传递思想价值,通过讲述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的感人故事、文化工作者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经历等,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受众代入感,让受众在情感共鸣中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情感符号。

第二,紧扣时代脉搏,增强现实关联。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紧扣文化领域热点事件展开解读,及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热点事件相结合进行解读和传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吸引受众关注,提升理论的时代在场感。

第三,构建三维度内容传播体系。围绕核心要点打造专题内容矩阵,从理论溯源、实践案例、未来展望等维度展开,帮助受众构建系统认知,系统地向受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受众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整合多元传播渠道

融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使得网络舆论环境复杂多变,面对这种复杂性,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需以“矩阵化布局+平台化联动+技术化赋能”筑牢传播阵地。

第一,打造差异化平台传播矩阵。整合各类融媒体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群体,制定差异化的传播策略,满足受众对深度内容的需求。

第二,深化跨平台融合传播。不同融媒体平台之间加强合作与联动,开展联合传播活动,通过各平台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以及传播价值与产业价值的双向提升。

第三,探索沉浸式技术应用场景。积极探索利用新兴技术拓展传播渠道,让受众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中国文化发展成就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四、完善多元互动机制

融媒体环境下,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受众每天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各种娱乐新闻、热点话题等吸引了受众大量的注意力。笔者认为,要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需构建“即时反馈—活动驱动—意见领袖引领”的互动体系:

第一,建立智能答疑与数据驱动机制。在融媒体平台上建立完善的互动反馈机制,及时回复受众的评论和提问,对于受众提出的疑问和困惑,给予准确、详细的解答,对于受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倾听并加以改进,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

第二,设计多层级参与式活动。策划开展各种互动式传播活动,激发受众的参与热情,深入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受众的参与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传播氛围。

第三,培育立体化意见领袖队伍。在融媒体平台上培养一批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引导受众关注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在传播过程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受众深入理解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媒体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技术赋能与平台支撑,但需通过主体能力提升、内容创新、渠道整合、互动深化等策略破解传播难题。通过加强传播主体建设、创新传播内容、整合传播渠道和加强受众互动的方式,有效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深入的理解,为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文化支撑,持续探索和创新传播策略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传播环境,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5-07-17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8043.html 1 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