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7月17日

“大思政”视域下培育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实践路径

□ 孙 悦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具备强烈责任担当意识的大学生,已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命题。“大思政”理念强调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构建“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整合“大师资”作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关键要素,为培育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提供了全新范式。笔者深入探究基于这三个维度的实践路径,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一、构建“大课堂”:拓展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教学空间

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创新。思政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互动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课程思政要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以理工科专业为例,在讲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时,融入科学家的爱国奉献精神和创新担当意识;在文科专业教学中,结合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责任担当意识。

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与深度。高校可以统筹规划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躬身实践中洞察国情社情,厚植社会责任感。例如,通过乡村振兴主题实践,组织学生深度参与农村产业规划、文化建设,在体验发展痛点与机遇中激发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意识。同时,将实践育人纳入教学核心环节,依据专业特性科学量化实践学时标准,明确学分获取要求;同步搭建社会服务成效评估体系,建立涵盖过程记录、成果验收、多方评价的认证机制。通过将实践成果纳入素质拓展档案,与奖学金评定、荣誉称号评选等激励措施直接关联,形成“以评促学、以奖促行”的良性驱动,全方位激发学生参与实践育人活动的主动性。

二、搭建“大平台”:统筹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育人资源

建立责任担当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使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更具现实针对性与时代感染力,需深度整合社会资源,系统构建案例库、素材库等教学资源体系,并依托共享平台打造“金课窗口”,助力教师高效获取优质素材,激发教学创新活力。同时,积极推进教学形态革新,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与数字资源,开发思政微课、慕课等线上课程,以可视化视频、动画等多元载体传递主流价值观。此外,搭建思政网络互动社群,通过主题论坛、社交群组等平台,鼓励学生分享责任担当认知与实践感悟,促进线上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营造浓厚的网络育人氛围。

构建多方协同育人资源整合平台。搭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框架,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及项目合作,推动高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企业需求精准适配。在实践育人环节,一方面联合社区资源共建实践基地,如与养老机构开展志愿服务、与生态保护区合作开展环境监测项目,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导师参与课程设计,共建实训车间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助力学生在技术研发、生产运营等实践场景中实现学用结合,形成“学校育人为本、地方资源赋能、企业需求牵引”的协同育人新生态。此外,强化家校社协同联动,依托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平台引导家庭教育理念更新,鼓励亲子共同参与社会实践。联动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开展研学活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协同育人网络,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责任担当素养。

三、整合“大师资”: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人才保障

强化思政与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专职思政教师作为思政教育核心力量,应通过“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常态化培训精进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借助学术研讨、集体备课优化教学方法,同时鼓励其开展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理论研究,并通过社会调研、基层挂职等社会实践丰富教学案例。例如,教师参与社区基层治理调研,深入了解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需求协调、公共设施完善等实际问题,将社区工作者攻坚克难的鲜活案例融入课堂,增强责任担当教育的现实感与说服力。专业课教师则通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增强育人意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借助教学设计大赛、教学观摩等活动提升教学能力,如在计算机科学课程中,融入我国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打破技术壁垒的奋斗历程;在建筑学课程里,结合传统古建筑修缮保护的文化传承实践,引导学生树立以专业所学推动行业发展、守护文化根脉的责任担当意识。

提升辅导员与校外导师育人效能。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党团活动等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与成长需求,系统开展价值观引领工作。同时,严格落实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标准,邀请行业领军人物、优秀校友、企业高管等担任校外导师,构建多元化育人队伍。校外导师通过职业规划讲座、企业实习指导、成长经验分享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榜样示范,激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作为。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5-07-17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8038.html 1 “大思政”视域下培育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实践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