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鑫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回顾人类发展史中的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我国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转型时期,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迅速兴起,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新时代背景下,唯有牢牢把握住科技创新的自主权,才能真正实现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一、传承创新基因,释放发展潜能
创新精神是中华儿女的鲜明特质。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近代的“两弹一星”,再到新时代的载人航天工程、量子通信技术及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创新精神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血脉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了覆盖全面的科技创新体系,由此催生出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这些历史性的突破奠定了我国成为科技强国的基础,也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目前我国正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想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则需要进一步激活全社会人民的创新潜能。为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从而有效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高效配置。
与此同时,加强对基础创新研究的支持,保持其长稳发展趋势,并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既推动更多具有自主原创性和领域引领性成果的涌现,又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营造鼓励探索的社会氛围,从而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潜能,助力我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新高度。
二、加快科技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是现代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催生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智能生产线、医疗领域的辅助诊断系统,以及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极大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应用,有助于帮助政府、企业等决策主体更精准地把握市场趋势,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前沿科技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产业领域,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无人驾驶技术逐步成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模式;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家居的应用,持续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量子通信技术的突破,显著提升了我国在信息安全、数据传输等战略领域的自主能力,强化了产业安全,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手段,加速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各地区、各行业要立足自身实际,构建高效协同的产学研用融合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创新生态,汇聚全球智慧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营造优质高效的创新生态环境。这要求政府在政策、资金、资源方面提供充足保障,构建多元、开放、高效的创新协作平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加快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让广大创新主体能够大胆探索、安心研究。同时加快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搭建具有吸引力的科研事业平台,为高层次科技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国家科技创新的竞争力。
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必须具备全球视野,主动融入国际科技合作的大格局中。当前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全球化的科技协作已成为时代趋势。我们应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之中。通过与世界各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紧密合作,持续引进和吸收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激发国内科技创新活力,持续推动自身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只有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广泛汇聚全球创新智慧,才能持续在全球科技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