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7月17日

玉屏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做好示范样板 绽放团结之花

□ 殷红江 赵志伟 本报记者 董仕坤

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实践,通过贯彻落实“四位一体”德育体系、活化非遗文化传承、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多元化育人环境、拓展协同育人阵地等扎实举措,做好示范样板,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育人新路,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聚焦立德铸魂,深植共同体思想根基。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精心打造“课程浸润+主题实践+文化熏陶+行为养成”四位一体德育体系。深耕思政课堂主阵地,深入挖掘各学科德育元素,打造“国旗下的思政课”“侗乡青年讲党史”“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三大品牌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国旗下的思政课”150场次,覆盖师生30万人次;举办十届“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共评选出400名“好少年”。有机融合“和谐、守信、勤劳、互助”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使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成为校园风尚。

立足文化传承,激活非遗育人新动能。立足地方文化,构建兼具历史底蕴与民族韵味的校园文化体系。深入挖掘剪纸、箫笛、舞龙等非遗资源,将其融入课程与社团活动,成立6个民族文化社团,吸引2500名学生参与,年均开展非遗活动3场次。打造校史陈列室、民族文化长廊等载体,精心培育“一训三风”。箫笛课程实现100%覆盖,学生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40余次。校园中,读书声与箫笛之音交织回响,师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深化了文化认同。

强化师资队伍,构筑育人核心力量。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通过主题教育与典型选树,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构建“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校本研修+跨区交流”的专业发展体系,建成名师工作室2个,形成青蓝结对75对,组织校本研修50场次,选派80名教师参与跨区交流。一批敬业奉献、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与文明风尚的践行者。近五年来,该校教师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60人次,培养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8名。

优化育人环境,匠心打造特色空间。优化教学区与运动区布局,升级教学楼与室内体育馆设施,完善无障碍配套;实施四季绿化工程,校园处处成景;校园建设中,巧妙融入民族纹样与民俗符号,彰显民族文化;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安防体系,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演练,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拓展育人阵地,构建协同育人网络。整合资源,构建立体化育人网络,规范管理教室、图书馆等传统阵地,高效运营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站等宣传平台。拓展科技、艺术、体育、劳动等第二课堂,年均开展活动40场次。联动县内德育基地、红色教育资源,与2个社区建立共建关系,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志愿服务队累计参与达800人次。

--> 2025-07-17 玉屏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8026.html 1 做好示范样板 绽放团结之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