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 泽
站在贵金古高速金烽乌江大桥上,眼前的乌江大峡谷,顿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的感受:陡峭的山势,幽深的峡谷,弥漫着烟霞的粼粼波光,一幅朦朦胧胧的山水画徐徐展开。在浓雾缭绕的峡谷中忽隐忽现的小渔村,正是我此行的目的地——金沙县化觉镇前顺村,这里位于黔中腹地深处,依山傍水,是典型的乌江峡谷风光。
三百多年前,被称为“仲家”的布依族先祖们便纷纷从修文、息烽等四面八方迁来,一眼就爱上了这里的风景,于是便选择了沿江靠山临水、土地肥沃的“风水宝地”安家落户。见村后山峦如画,村前大河奔流,就给村庄取了一个悦耳的名字——顺江。后来有人在顺江附近的盐茶古道上开了一个钱铺,于是前顺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前铺(钱铺)也顺应而生,再后来,前铺和顺江两个村合并,也就成了今天的前顺村。
正是早春时节,还没有进入前顺村,空气中早已经弥漫着一阵阵浓郁的花香,这花香时而似幽香入鼻,时而又似浓烈如蜜,让人沉醉。一眼望去,路边的野花正开得耀眼:金樱子紫红的嫩芽,遮不住春天的喜悦,在隽秀的枝丫之间,淡黄色的小花上,挂着几颗晶莹的露珠,仿佛是春天清澈的眼眸;野木香战戟般坚挺的枝丫间,满是籽粒般的花蕾,只待一场春雨后,便可洋洋洒洒地盛开;蒲公英扬起的小花伞,耀眼亮丽,写满了春天的梦想;一阵风吹过,杜鹃花的花瓣从树枝上飘落下来,犹如下了一场粉红色的花雨,充满了诗情画意。
几株粗壮的云实(当地称阎王刺),在一堵秀颀的山崖下蓬蓬勃勃,虬龙般的枝干上,延伸出若干长满尖刺的花枝,守护着金黄色的花穗,上面开满了密密麻麻的艳丽花朵;几株野蔷薇的藤蔓爬在岩石上,一簇簇粉红色的花朵,像一张张小姑娘的脸,纯净地守候着这乍泄的春光,跨越千年,等待着每一个探访者的脚步。
雾霭和烟岚中的前顺,衬托在蓝天碧水之间,显得更加隽永和秀丽。走进村庄,仿佛走进了打翻的调色板:嫩绿的豆麦,金黄的油菜花,火红的桃花,洁白的李花,加之绿荫掩映下布依人家青苍色的屋瓦,灰白的老墙,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梦幻世界。宽阔的江滨步道,露营基地里洁白的帐篷,村庄里错落有致的布依族民居,时而出现的乡村民宿……这一切,让人很难把这个藏匿于乌江峡谷深处的美丽村庄与贫穷落后联系起来,只有江边那个斑驳陈旧的明清老渡口,似乎还默默地停留在那个遥远的时代,述说着曾经的过往,也见证着小村的变迁。
被村中一块不起眼的石碑所吸引,透过石碑上的文字,我了解到这个滨江布依族村寨的前世今生。碑文上的每一个文字,都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里。
沿江五公里长的观光步道,在几栋颇具北欧风格的风情小木屋前,凸兀成一段悬空的观景台,很是抢眼。上观景台的木桥护栏和整个悬空的桥体,被紫藤和绿树掩映着,忽隐忽现。走到观景台上,眼前视野开阔,绿水青山尽收眼底。
观景台的左前方临江的开阔地,就是远近闻名的滨江露营基地。此时的营地里,早已经人头攒动,星罗棋布的帐篷,像是长在绿草如茵的大地上的一朵朵蘑菇。几个孩子拽着长长的线,在空地上跑着,空中摇曳的风筝,仿佛一只只翱翔的小鸟,映衬在蓝天白云间。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景象来。
观景台的右前方,是乌江黄沙河段有名的“化觉江心岛”。春风拂过山梁,吹在江面上,在小岛的四周激起了一片片涟漪。小岛不大,沿岸山岩犬牙交错,延伸至江水中,露出隐隐约约的暗影。在不规则的椭圆形岛上,长满了榉木、女贞、柞木、香樟之类的树,这些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仿佛在宽阔的江面上特意种上的一丛绿植,又像是散落在千里乌江上的一盆巨型山水盆景,于岁月深处见证着小村凤凰涅槃般的嬗变。
沿着观光步道,我们来到村子核心地段的何家寨滨江布依广场。广场背靠青龙山,前临乌江,视野开阔,风景优美。木屋、长亭、石板房等颇具布依民族风情的建筑围绕在广场的四周,里面陈列着布依人平时生产和生活的各种用具。从草编到蜡染,从酿制糯米酒的陶缸到打糍粑的石碓……这些物件,几乎囊括了布依同胞的风土民情以及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走进这些建筑,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浓缩了的布依族博物馆,走进了纯朴的布依人家。
从广场出来,沿着石阶而上,漫步小村,纵横交错的入户路,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连通着一户户“仲家”人家。传统的石阶路和现代的水泥路交错着,延伸向一个个环境优美的院子。每个布依人家的院子都有各自的特点,或翠林修竹,或栽花种草。几个穿着布依族服装的小姑娘在村子里追逐着,银铃般的笑声,弥散在小村的空气中,处处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无怪前顺村被评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了。
太阳落山了。回首远望,春风吹过的前顺村,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在雾气缭绕的暮色中,若隐若现……
■ 黄 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落花无意流水无情》《历史和现实交汇处的乡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