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黔东南州近年来依托3000余种药用植物资源(占全国26.98%),通过“种植+加工+科研+服务+文旅”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产业体系,推动民族医药现代化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该州重点培育“民族医药+”新业态,建成三大医药产业园,推出44个“健字号”健康旅游产品。创新设立的苗侗民族医生考核制度已培养1245名持证乡村医生,与高校合作培养专科以上人才1200余名。2024年黔东南州民族医药门诊量达180万人次,占中医诊疗量的35%。
此外,省级非遗“半枫荷熏浴疗法”通过产业化开发,已转化为现代热销产品。在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等景区设立的医药文化体验中心,推出的特色康养项目深受游客青睐,“五一”期间单日销售额突破万元。
目前,黔东南州正通过“补链、强链、延链、稳链”策略,持续提升民族医药产业价值,让千年苗侗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欧阳章杰 潘 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