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6月24日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凯里市碧波镇特色产业发展见闻

□ 邰 春 冯智慧

本报记者 杨光明

春采茶、夏摘莓、秋收稻、冬榨油,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碧波镇,四季轮转间演绎着不一样的丰收故事。这个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镇,如今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联动,走出了一条“村村有产业、季季有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

春山点翠

茶叶激活绿色经济

清明前夕的碧波镇王义村,海拔千米的茶山云雾缭绕。200余名采茶工手指翻飞间,嫩绿的芽尖落入竹篓,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采图”。

近年来,王义村通过打造集茶叶生产、茶文化体验、产品加工销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茶旅产业链,实现了“山上有园、村里有厂、兜里有钱”的目标。

“种植期间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到了茶叶采摘季,本地企业以市场价收购农户采摘的茶青,然后统一加工成品茶销售,有效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管护难、采摘难、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王义村党支部书记佘启东介绍说。

据了解,王义村茶园种植龙井、白茶、黔湄601等优质品种茶叶,共1250余亩,采茶新叶产量10000余斤,烘干后2000余斤,产值80余万元。每年采摘旺季,在茶场务工的村民每天有200余元的收入,可带动周边务工约400人,其中17户农户承包茶园的管护工作,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

蓝莓映夏

小浆果做成大产业

进入夏季,碧波镇的万亩蓝莓园,一簇簇颗粒饱满、色泽纯正的蓝莓果缀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晶莹剔透的蓝黑宝石,令人垂涎欲滴。果农们拎着小篮子,采摘新鲜的蓝莓果,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碧波镇的蓝莓产业崛起,得益于“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该镇党委整合涉农资金完善滴灌系统、产业路等基础设施,吸引企业入驻;另一方面,在带动农户出租土地获得“租金”的同时,引导农户自行发展蓝莓种植和在项目上获得务工“薪金”,促使农民实现双向循环增收。

目前,碧波镇已发展蓝莓种植面积1万亩,主要集中在朝阳、大堡等村,产量1900余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同时,该镇还延长产业链,将一颗颗蓝莓深加工变成蓝莓酒,用“工业锅”炒香“农业菜”,着力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让广袤山乡成为产业兴旺的幸福家园。

稻浪千重

高标准农田筑牢粮仓

秋风起,稻谷香。洗布河畔,千亩稻田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泛起层层金色波浪,空气中弥漫着稻穗特有的清香,沉甸甸的稻穗下鱼儿摆尾游弋,一年一季的稻和鱼,也迎来了丰收时刻。

近年来,碧波镇积极探索“村党支部+农户+大户”方式,整合农户分散水田流转给耕种大户,实现化“散”为“集”,从“散户耕种”到“规模化种植”的模式,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的“粮袋子”。

同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建设任务落户在区位优势好、产业基础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村,通过集中整治、土壤改良、完善灌溉与排水等,集中打造粮食丰产区、高产区。

“以前种地基本靠天吃饭,粮食生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又诗村种植大户甘期凯说,高标准农田建成之后,之前零散分布的低产田变成了种粮沃土,不仅大幅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也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气象。

油菜生金

闲田变身“绿色银行”

秋收罢,冬种始,冬日暖阳下,又诗坝区开始新一轮的农作物种植,村民利用冬季农闲时间给油菜追加肥料。据介绍,一亩油菜地生产的菜籽可榨出100斤菜油,亩均增收约1200元。

近年来,碧波镇大力推广“稻油轮作”“稻菜轮种”,目前,该镇打造油菜种植示范点4个,引导群众种植油菜6000亩,最大限度盘活冬闲土地资源,确保四季无闲田,农户持续增收不断档。

此外,又诗村依托油菜和水稻种植产业传统优势,打造“油菜观光”“稻花飘香”田园综合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旅游带动消费,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韧劲。

如今,碧波镇已发展茶叶、蓝莓、优质水稻、油菜等各类种植产业3万余亩,形成了“春茶、夏果、秋稻、冬油”四季生态产业新模式,年总产值5300万余元。

四季轮转,生生不息。从传统农耕到农旅融合,从单一生产到全链发展,碧波镇的每一次丰收都在续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生态优势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 2025-06-24 ——凯里市碧波镇特色产业发展见闻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7218.html 1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