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柏杨 孙雪妮 谢仕翠 曹心如
思想政治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核心保障。应用型本科教育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强调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如果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学生容易陷入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而忽视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提升道德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使其在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有效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育人环境,推动学校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因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全面发展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完善顶层设计。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完善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体系。顶层设计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还决定着各项教育举措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立足自身办学定位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做到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同时,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要切实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有组织、有计划、高质量推进。
在完善顶层设计的过程中,高校还需要注重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的同步推进。学校应根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修订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健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同时,高校可以结合专业建设和学生发展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员,形成从理念到实践、从规划到执行的闭环管理体系。
明确育人目标。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展,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明确符合学校类型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的育人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研究型高校,其人才培养更注重服务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和基层一线的能力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紧扣“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根本目标,突出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品格养成,着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育人目标要具体化、可操作,既要涵盖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法纪意识和社会责任,也要体现工匠精神、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为了实现明确的育人目标,学校应将其系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于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各个环节。同时,学校需要注重分层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年级、专业和学生特点,科学设计阶段性育人目标,形成螺旋上升式的育人体系,通过目标引领推动全体教师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深化“课程思政”。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举措。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内容多以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往往更关注技术应用而易忽视思想价值的引领。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每门课程都育人”的作用,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之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各类课程不仅要讲授专业知识,更要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断增强家国情怀、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还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提升专业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学校要通过专题培训、示范引领和交流研讨引导专业教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改进教学设计与课堂互动方法,提升思政教育融入的有效性和自然度。同时学校可以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教师考核与课程评估体系,形成长效激励机制。
强化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突破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以能力提升和岗位适应为导向,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论灌输和课堂讲授层面,更应走出教室、走向社会,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学校应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劳动教育等平台,将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治意识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融入实践全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行中悟”中坚定价值认同,培养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学校要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有思想深度和实践价值的教学任务,将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对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和社会协同,搭建多元实践平台,创新思政教育实践载体,如开展职业体验、公益服务、社区实践、红色研学等,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作者单位: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本文系2021年度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级培育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功能发展研究”(项目编号:HXJY2021J07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