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6月10日

从400只鸭子到百万销售额

——天柱县五星村村民潘万鑫的返乡创业路

□ 伍 丽 杨德志

本报记者 杨光明

在天柱县竹林镇五星村,潘万鑫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位1979年出生的农家汉子,用8年时间完成了从养殖新手到百万级创业者的蜕变。从最初400只鸭子,到如今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他用执着与智慧,在家乡的土地上书写了一曲生动的创业之歌。

游子归乡,开启创业新征程

早年,潘万鑫在异乡打工漂泊十余年。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心中那颗创业的种子悄然萌芽。“说不定在家门口也能干出一番事业!”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愈发强烈。彼时,一位在贵阳经营饭店的老同学向他说道,正在寻觅稳定供应高品质鸭子的养殖户。这一契机,犹如明灯,让潘万鑫毅然决定返乡创业。2017年,他回乡成立鑫安生态养殖场,开启养殖生涯。然而,创业之路布满荆棘。缺乏专业知识的他,在温度控制、投喂管理等环节频频失误,首批400只鸭子最终仅存活30多只,近乎全军覆没。

面对挫折,潘万鑫没有退缩。他白天泡在养殖场观察家禽习性,夜晚通过网络课程恶补专业知识,还主动参加各类培训,与同行交流经验。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他逐渐掌握了疫苗接种、疾病防控等专业技术,如今仅凭观察家禽粪便和步态,就能精准判断健康状况,将家禽存活率提升至90%以上。这份努力也让他在2021年荣获天柱县第二批“三名工程”名养殖能手称号。

种养结合,拓宽多元增收路

“他一天到晚忙不停,不仅养鸭养鹅,还种植稻谷、玉米、红薯,真是太拼了!”潘万鑫的妻子话语中满是心疼与骄傲。潘万鑫深知,想要提升养殖效益,降低饲养成本是关键所在。于是,他充分利用村里的荒田荒地,大力发展农作物种植。稻谷、玉米、红薯等农作物不仅为家禽提供了天然优质的食料,米糠和玉米更是绝佳的饲料原料。

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潘万鑫将多余的大米送给亲戚品尝,没想到收获了一致好评。在亲戚的建议下,他顺势打造了“鑫哥农家米”品牌,将大米推向市场。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家禽的食料供应,更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秉持种植养殖结合的模式,潘万鑫对养殖事业愈发充满信心。他坚持延长家禽养殖周期,每一批家禽都精心饲养四五个月,采用圈养与放养相结合的方式。待家禽长出老毛后,便将它们赶到户外自由觅食、活动,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凭借优良的品质,他饲养的家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年销售家禽数量达到14000多只,销售额突破100万元,较创业初期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在当地家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携手乡亲,共绘富裕新画卷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不仅是潘万鑫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始终践行的初心与使命。除了为饭店、单位供应新鲜食材,潘万鑫还在天柱县城开设门店,不仅销售自家种植养殖的大米和家禽,还主动帮助当地村民代销农产品,带动大家共同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村民潘远新对此深有体会:“以前自家种养的农产品总是愁销路,多亏了万鑫帮忙代销,不仅卖得快,价格也很合理,真是解决了大难题!”目前,潘万鑫已带动周边20户村民投身种植养殖行业,每户年均增收超2万元。此外,他还长期聘请6名村民在养殖场工作,让大家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从400只鸭子到百万销售额,潘万鑫的创业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新时代农民扎根乡土、创造价值的生动写照。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在乡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同样可以书写精彩人生。

--> 2025-06-10 ——天柱县五星村村民潘万鑫的返乡创业路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6727.html 1 从400只鸭子到百万销售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