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6月10日

简 讯

■ 岑 巩

岑巩县客楼镇丰坝村近日创新推行“四选”机制,统筹发展200亩烤烟与4000亩中药材产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园。通过科学搭配形成全年用工需求,烤烟采收每亩需3个用工,黄精种植每亩需4个用工。2025年预计用工6000余人次,发放劳务费6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135万元,较三年前增长240%,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朱胜攀 周 燕)

又 讯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与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岑巩县、镇远县四县科协近日联合在新晃县凉伞镇中心小学举办首届湘黔科普大联盟活动。活动以“多彩湘黔,科普同行”为主题,通过无人机表演、机器狗互动等10余项科普展演,为千余名师生带来科技体验。四县科协现场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科普资源共享机制。活动创新采用“文化+科技”模式,将侗族非遗与科技展示相融合,既展现民族特色,又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为跨区域科普协作探索新路径。(杨政权)

■ 黄 平

黄平县上塘镇白岩村土豆近日喜获丰收。该村120亩土豆基地采用“机械采收+人工分拣”模式,所产土豆个大质优,每亩产量超2000公斤,预计产值40余万元。土豆产业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栽种和采收季提供大量短期岗位。近年来,上塘镇推广科学种植与“土地轮作”模式,提升土豆产量品质与土地效益。下一步,该镇将推进特色种植规模化,持续助力农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黄锡花)

又 讯 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对口帮扶下,黄平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成效显著。上塘镇获529万元协作资金,建成软枣猕猴桃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带动5000余人次增收,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重安镇投入191万元发展蚕桑产业,建设养殖基地,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形成产业良性循环。两地协作培育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未来将持续深化合作,共绘发展蓝图。(黄 轩)

■ 台 江

台江县南宫镇近年来实现11个行政村民族团结食堂全覆盖。通过成立红白喜事委员会,制定15桌以内的接待标准,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之风。食堂日常提供政府职工工作餐和村民就餐服务,日均接待50余人次。创新“一室多用”模式,旅游旺季接待游客体验苗家美食,淡季转为“议事堂”开展民主协商。自2021年运营以来,累计承办酒席40场,接待研学团队17批次,带动就业30人,实现村集体增收10万元,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邱 勤)

又 讯 台江县方召镇创新建立39个防汛网格,通过网格员常态化巡查,累计排查隐患点32处,录入巡查记录1000余条。该镇构建四级预警网络,实现预警信息5分钟直达每家每户,汛期推送预警213条,走访宣传1200余次。目前已完成应急演练11次,安全转移群众34户54人,实现灾情零发生。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防汛能力。(欧佳佳)

■ 三 穗

三穗县近年来将三穗鸭产业作为特色支柱产业,通过政策扶持、科学规划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长吉镇司前村养殖基地采用“公司保底+基地养殖”模式,与贵州三穗鸭业运营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产销无忧;桐林镇新场村基地养殖周期90天,效益显著。目前,三穗鸭已形成种鸭繁育、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等完整产业链,2025年预计出栏量达1300万羽,产值9.15亿元,成为群众增收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蒋荣慧 高志敏)

■ 天 柱

天柱县近年来积极推动建材企业绿色转型,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贵州钰琦盛达实业有限公司作为转型代表,拥有5条新型智能生产线,年产20万吨外墙干粉、内墙腻子粉等绿色建材,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0%。目前,该县15家建材企业正逐步淘汰高耗能模式,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企业负责人表示,计划在黔东南州各县设立销售点,进一步拓展绿色建材市场。天柱县建材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伍 丽 杨德志)

■ 凯 里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近日到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师生们参观苗族侗族药物标本馆,通过观看宣传片、观摩各类药材标本、聆听专业讲解,深入了解苗族侗族医药文化特色。在标本馆负责人指导下,学生们还动手体验了植物标本制作过程。随后,学生们在民医堂现场体验了中医把脉问诊,学习健康养生知识。此次活动有效增进了学生们对民族医药文化的认知,为传承发展民族医药事业培养了后备人才。

(陈 琴 潘 颖)

--> 2025-06-10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6721.html 1 简 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