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9月08日

三宝情韵

□ 杨银凤

一支木制船篙,在水面一来一回悠然搅动,逆流而上,都柳江岸上的侗家鼓楼、房屋、凉亭、伟岸参天的古榕群徐徐展开,映倒在这条翠色玉液中,还有天上的飞鸟和云雾,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篙搅碎,碎成阵阵涟漪,迷离恍惚,犹如风中荡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她朦胧柔媚的花纹……

初到黔东南州榕江县三宝侗寨,走的是水路,时值初秋,下着小雨,侗寨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伫立于堤岸的古榕群,跨江而过的石桥,还有那藏于榕树之后的屋脊,亦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

我撑着伞独坐船头,划船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一边慢悠悠划桨,一边津津有味地向我讲述关于三宝的各种往事。我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谈着,自顾饕餮江岸风景,栖息在微风细雨中,任三宝的雨丝洗涤积压心灵已久的苦涩。

一个外乡人,来到三宝侗寨,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古榕树群,以及一切和古榕群连在一起的景物。

古榕树高二十余米,胸围三米上下,成群列阵耸立于都柳江堤岸,犹如一条柔软碧绿的绸带,铺展于河水村寨间。拔地参天的树干、吞云吐雾的树冠、遮天蔽日的浓荫,加之枝干形状各异,有些似娇羞的少女,有些似健壮有力的男儿,有些似苍老羸弱的老妇,而有的则如猛虎下山,豺豹卧岗……各自翘首弄姿,俯首顾盼,形态万千,各具特色。

村寨的尽头,与江水齐平处有一大小合宜的浣洗台。一个穿着蓝色侗衣的村妇在石板上捣衣,长发盘着,一朵撩眼的红花发饰插戴在发髻间,只管忙于手头活计,全然不顾自己早被小雨打湿了。

正为这位村妇隐隐焦急,远远望见一个八九岁,身着板栗色侗衣的小男孩,攥着雨具匆匆赶来,扯开雨衣,火急披在村妇身上。两人相视一笑,村妇仍娴熟巧练地捣洗衣物,男孩撑着伞站在边上,嘴儿忽张忽合,不知是在唱歌还是背诗给村妇听。我的视线模糊起来,许是秋雨“润”双眸,许是眼前这幅侗家母子捣衣图景涌起了我内心沉睡已久的感动。

别过船家,弃船登岸,古榕树脚周围用鹅卵石铺就的“花街”,一刹那跃入眼帘,长六百多米的路面上,镶嵌着十二生肖图案,让游者深感精美别致。湿漉漉的鹅卵石路匍匐在每家每户的庭前屋后,蜿蜒,曲折,于某处消失于游者视线,给人无限的惬意与遐想。

此时的侗寨分外安静,走近榕树细看,更觉苍老古奇,每棵皆需四五人牵手方可合力围抱。大约是初秋雨水缘故,长在树干上的青苔愈显苍翠,而新叶的丰盈抖擞,同青苔相衬,更添几分年代悠远之感。驻足树下,我愕然了——不敢想象,这千年榕树,历经了多少烟尘与繁华,见证了多少落寞与兴盛,又亲历了多少冷暖与辛酸。你看,流传于三宝的侗族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珠郎与娘美”的凄美爱情传说,不正是绝佳的诠释吗?

三宝侗寨依水而居,沿鹅卵石花路漫步,独具特色的房屋依次亮出来。三间三层木制样式楼房错落有致,大门临街而开,两耳配以精致窗花的橱窗,古色古香的黄棕色正虔诚地向路人展示它的岁月与沧桑,加之这鳞次栉比的楼屋氤氲于烟雨朦胧的季节里,更添几分湿润,几分诗意。信步其间,静享安详与闲适。

倏地,不知从谁家走来一位衣着白衣短裙,十六七岁的侗家姑娘,手中撑着一把大红色竹伞,步子轻巧而急促,掠过我身边时,见其肤若凝脂,眉目有情,娉娉婷婷,相视瞬间,同我莞尔一笑,清纯甜美,婀娜袅袅。这一画面分外熟悉,那活在梦里的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鲜活了眼前同属丁香一样的侗家姑娘,刻烙在路人的梦中。

小巷的尽头即是村寨的广场,平日里侗家乡民在此晾晒农作物,而每逢盛大节日,则又成了侗家儿女载歌载舞的天堂。广场那端,巍然耸立着闻名遐迩的三宝鼓楼,倚天拔地,雄伟傲岸,笼罩在蒙蒙烟雨中,更显俊秀与神秘。在侗家人心中,它是一位仪态炯炯的守护神,站在时光的窗口,与村寨双宿双息、同舟共济。我穿过广场,极力靠近它,小高跟踩在湿答答的青石板上,隐约有声,脚步再放慢些吧,切莫打破这隅静谧与安详。可以想见,节日里盛装出席的侗家儿女们,在此尽情歌舞、尽情狂欢、尽情挥洒青春活力,那该是一番怎样震撼人心的盛世太平景象呢?

站在三宝鼓楼前,才发现比远观更令人敬畏。单是三重檐四角攒尖木质结构,高达二十一层的楼身,就足以让游者为之叹服。鼓楼内,绘画和雕刻有侗族先辈传承下来的古风遗韵与民间习俗。我被震撼了,也沉醉了。它矗立着,我猜不透它笑看世间百态、人世沧桑时,内心装载着怎样的豁达与宽厚。我揣摩着,它与广场另一端的古榕树,想必是千年知己,赏花观月,看云卷云舒,始终如一地守护着村寨,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难忘这个诗意浓浓的初秋,梦幻般的初秋。三宝侗寨卧在细雨的怀抱中,俨然宣纸上无与伦比的水墨画。那温婉的侗家村妇、贴心的小男孩儿、美丽的侗家姑娘,还有那江水、古树、房屋、鼓楼,每每出现在梦中,令我回味无穷。

看不够的鼓楼榕树,赏不完的侗寨风情。我暗许着,一定再来三宝侗寨走上一遭,与她相约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三月天,要么不经意地与她邂逅在“荞麦花开白雪香”的早秋时节,那时我定然又梳上一溜长辫,着一袭长裙,静坐在侗寨榕树下凉亭木凳上,那腾飞在晨辉霞光里的三宝侗寨必是别样的美,映倒在醇香的米酒缸里的侗家儿女的笑脸必是别样的粲然。

■ 杨银凤,黔东南州作家协会会员,榕江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贵州日报》《黔东南日报》等。

--> 2025-09-08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9360.html 1 三宝情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