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04 新闻热线:0851-86817231邮箱:gzmzb1ban@163.com






2025年09月08日

榕江县多元治理方式推动共同现代化试点工作

□ 周真刚 耿一博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黔东南州榕江县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县,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形成了多种治理方式,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探索出一条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之路,为抓好共同现代化试点工作提供助力。

强化科技赋能基层治理

在互联网时代,榕江县紧跟数字化时代发展潮流,坚持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在河道流域治理、交通管理、矛盾纠纷化解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开辟出一条“科技赋能、全域覆盖”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榕江县乡村两级的工作人员常态化排查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定期走访回访,并录入信息平台,采取“三色”管理法,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充分贯彻“排、联、调、攻、梳”五字诀。如定威水族乡利用数字算法实时监测人员靠近河流情况,触发语音警告后第一时间推送预警信息到数字乡村终端。与此同时,榕江县其他乡镇也在向着数字化治理方向稳步推进。车民街道为畅通民情共治新渠道,街道联合社区推行智慧社区治理平台,通过整合党建、民政、就业、平安法治等工作重点内容,使居民足不出户便可轻松掌握社区事。

完善网格化治理制度

榕江县实施“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网格治理模式。“一中心”是指县乡村的综合治理中心,“一张网”是指城乡社区网格,“十联户”是按照“住户相邻、邻里守望”的原则,将相对集中居住的村(居)民按照十户左右的标准划分为联防联治的服务单元,并且在“十联户”中选择一户成为“联户长”。十户一个联户长的原则,完善了乡镇与村之间的联系与治理体系,为“小事不出村”做好了组织准备。

同时,榕江县在各乡镇设立了综合治理中心,通过这样的组织架构逐级传递,实现了基层治理外生秩序的参与与村治任务的协同处理。由此,榕江县依托综合治理中心、网格员、“十联户”开展的常态化工作,能够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稳定在基层”。其中,网格员主要由村干部和社区工作者担任,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榕江县基层治理的组织化程度,更有利于基层干部深入掌握相关情况,提升工作效能。

创新民主协商形式

在科技赋能和创新体系的有力支撑下,民主协商也能同步发挥作用。在榕江县的村子里常常有这样的画面:茶余饭后村民们坐在鼓楼、风雨桥、院坝里,共同商量村子的相关事务,这就是“院坝协商”。

“院坝协商”作为基层协商的新形式,除了讨论村子发展问题,还承载着制定村规民约、调解村民日常矛盾的功能。此外,“院坝协商”也能够达到宣传普法的作用。如忠诚镇扣麻村的“院坝协商”会议常常开展普法教育,讨论庭院建设、人居环境等问题,在调解好群众矛盾的同时,把普法教育也做到位。

拓展普法宣传新路径

在榕江县古州镇古榕社区,由当地村民组成的“民歌普法”团队正在传唱被改编为侗族琵琶歌的《民法典普法歌》。这种“普法宣传”与“民族文化”的结合所体现出的法治智慧,体现在榕江县基层治理的各个细节中。

“民歌普法”的同时,社区还选拔数十位居民代表来担任“法律明白人”,将反诈知识融入文化宣传之中,用民歌、戏剧等形式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这种将民族文化、法治建设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的创新形式,带动榕江县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榕江县也在“民歌普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借助“民歌普法”模式不断加大法治建设工作力度,先后编写了30余首独具民族地区特色的普法民歌,形成“歌未停,理已明”的基层法治治理格局。

共同现代化强调现代化的一体性和协调性,强调共同利益优先、强调合作共生、强调可持续发展。榕江县以“科技+制度+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方式,营造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环境和提高数字化治理能力,符合共同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同时,多元治理方式带来的良好环境也将为榕江县开展共同现代化试点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分别系贵州省民族研究院研究员、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贵州省民族研究院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团队”带头人,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本文系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贵州省共同现代化研究基地课题《榕江县共同现代化试点调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2025-09-08 1 1 贵州民族报 content_59358.html 1 榕江县多元治理方式推动共同现代化试点工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