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爽爽 任 艳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每逢周末足球赛的哨声在绿茵场上响起,球员在球场上奋力拼搏,全村男女老少身着民族服饰为球队加油助威。非遗展演、主题音乐会、烟花表演等活动穿插其中,各乡镇的主播们热火朝天地在手机上推销本地特色产品,热情好客的当地群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共享共乐……一派热闹、和谐的光景,正是榕江县群众幸福生活的缩影。
黔东南州榕江县自2024年5月入选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以来,借助“村超”出圈机遇,打造“甜甜榕江·活力四射”品牌,持续办好“村超”,用好流量赋能产业发展,始终坚持将发展成果转化为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现代化生活场景。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县,榕江县立足地方资源禀赋,为实现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提供借鉴经验。
赛事搭台聚民心
2023年5月,榕江县举办的一场足球赛在网络上走红“出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浓厚的足球氛围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展演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赛游玩。发展至今,“村超”已成为一座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的大舞台。
自2023年5月以来,榕江县持续开展系列赛事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目前已举办162场“村超”联赛预选赛、98场“村超”联赛正式赛和33场全国美食非遗友谊赛,真正实现了“重要节点有大赛、周末有小赛、经常有外地球队交流赛”。
创新“班超”机制。榕江县持续拓宽与“英超”的合作领域,创新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园足球班级联赛(以下简称“班超”),着力构建“教、练、赛”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青少年“文武双全”艺体发展培养体系,持续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全县现有796个班加入“班超”,开展比赛1189场次,覆盖12463人,“村超”社会足球体系和“班超”校园足球体系已经初具雏形。
推出“一带一路”“村超”友谊赛。榕江县致力于把“村超”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与民间交往的文化平台。通过举办“一带一路”“村超”友谊赛等赛事活动,邀请各国家、地区参与赛事活动,邀请各界球迷同踢“村超”快乐足球、共享业余足球盛会,还将“村超”球场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态”教育实践基地,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村超’自举办以来已经吸引了1800万人前来游玩。我们从‘自娱自乐’发展到‘全国人民群众同乐’,接下来就是‘吸引全世界人民共乐’。”“村超”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赋能强发展
“村超”走红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在榕江县各族群众共同努力下,流量正逐步转化为经济增量,助推榕江县农文旅体商融合高质量发展。
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2024年,榕江县进一步优化生产组织方式,调动农户和市场主体生产积极性,提高基地建设管理水平,围绕“精品果蔬、两茶一药”主导产业,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产量。截至目前,榕江县已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2.26万亩,完成百香果种植面积1.04万亩、罗汉果种植面积1.1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99万亩和新增油茶种植面积0.77万亩、茶叶种植面积1326亩。
推动工业做大做强。榕江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主导产业,推动贵州旭昇木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打造全省泛家居产业试点示范集群和木材交易集散中心。通过“村超”品牌赋能木材加工产业,打造“村超生态板,会呼吸的板”板材品牌,“村超板材”正式揭牌,并销往四川省、湖南省等地。
推进新媒体产业创新发展。榕江县积极倡导“把手机变成新农具、把数据变成新农资、把直播变成新农活”的“三新农”发展理念,不断加快新媒体产业园配套设施建设,推动蓝染、蜡染、刺绣等“村超”文创产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目前已培育1.28万个新媒体账号,引进了汇源等86家企业入驻新媒体文创产业园,2024年榕江县获评“全国乡村网红培育计划示范点”。
民生福祉润万家
榕江县规划将“村超”品牌收益的51%用于壮大全县250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或用于支持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民生事业,剩下的49%用于乡村文化体育教育发展,这是对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的生动实践,印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民生、凝聚人心。
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榕江县不断加快老旧小区、新城区污水管网改扩建及“村超”人文主题社区、鼎力国际“村超”综合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同时,布局建设垃圾填埋场、弃渣场、家禽定点屠宰场、新能源充电设施、县城新城区排水防涝设施等业态设施,完善滨河体育公园、五榕山公园、三宝侗寨景区等基础设施,在城镇布局建设和改造提升5人制足球场、7人制足球场等运动场所。
常态化排查民生大事。为了提升群众的生活幸福感,榕江县各部门常态化排查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这四个领域的民生大事,特别是对那些可能返贫或者突然遇到大困难的农户,发现哪里有问题就赶紧补上,该帮的一个都不能落下。同时,榕江县牢牢守住“四个不摘”原则,把防返贫监测和低收入帮扶这“两件事”常态化,让脱贫群众的日子稳得住、过得好。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迈向“世界舞台”,榕江县的蜕变印证了共同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共同现代化是需要各族群众同心协力、携手并进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各族群众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也是现代化成果的共享者。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族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在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各个领域贡献智慧和力量。只有通过共同奋斗,才能夯实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同时,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激发各族群众持续奋斗的动力源泉。
【作者分别系贵州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贵州省民族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系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贵州省民族研究院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团队”、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贵州省共同现代化研究基地课题《榕江县共同现代化试点调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