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勇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62家粤黔政企现场签约,贵州农特产品购销合作1.25亿元,18条乡村农文旅路线落地…… 8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山海面对面”在铜仁市江口县启幕。2025粤黔协作平台企业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现场对接活动在此举行。
在东西部协作机制下,这场活动不仅让贵州的“生态宝藏”通过广东的“市场桥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也为乡村农文旅产业注入了既有“流量”又有“留量”的新动能。
从珠江到乌江,一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正在谱写粤黔协作新篇章。
产业升级
做强特色优势集群
在安顺市平坝区,有这样一个农业产业园区,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带动农户6318户,成为引领区域蔬菜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自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广州市越秀区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000多万元,在平坝区“十里五万亩”蔬菜种植区的核心地带,建成了越秀·平坝东西协作共建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已初步构建集蔬菜种植、冷链、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如今,园区不仅让蔬菜种植实现了规模化,更实现了标准化和品牌化运营。”平坝区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内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协作机制推动下,“平坝大葱”“二官美人椒”等一批本土品牌成功注册,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销售额超过7500万元。
推动粤企入黔,两地共建30个工业园区、69个农业园区,五年来帮助引导企业来黔投资1218.62亿元;助力培育产业集群11个、年产值642.25亿元。打造湄潭凤冈百里茶香、江口抹茶、盘州刺梨、雷山原生态旅游4条乡村振兴特色带等,一批优强项目相继落地。
今年以来,围绕“一县一园”持续推动协作共建园区建设,全省99个共建园区全面提质增效,已协作引导380家企业入园投资91.43亿元。
以“4+”合作模式,粤黔开启产业合作新路子。随着《关于进一步推进粤黔协作打造产业集群的工作方案》的出台,一个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正在贵州大地拔节生长,让贵州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也为广东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将产业协作推向新征程。
消费帮扶
打通黔货出山快车道
清晨的贵州山区,一批批新鲜的农产品正整装待发,24小时内就能摆上广东消费者的餐桌。消费帮扶的精准发力,让“黔货出山”进入了快车道。
“这几个圈舍都成了大湾区定制圈咯!目前存栏的1000头肉牛两个多月后就可出栏。”在铜仁市思南县孙家坝肉牛集散交易中心,育肥中心负责人林礼广说,该中心是思南最大的“牛超市”。自今年5月二期育肥中心投运以来,每天都有许多农户争着把牛卖给他们。
在粤黔协作机制的帮扶下,该基地1个月前已获得全省首家“供港澳活牛养殖场”资质,达标的优质思南黄牛可坐专车直“犇”港澳市场,一站式破解养殖户“买牛难、卖牛难”难题。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广东帮助采购或销售贵州农特产品953.91亿元。累计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531个、“圳品”73个,支持贵州企业参加广交会、广博会等,助力贵州优质农产品进入大湾区。
黔货出山闯市场,源自消费帮扶的举措实之又实——
广东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优势,为贵州优质农产品打开广阔市场。在广州、深圳、中山、东莞、佛山、惠州建设6个综合性高端商贸平台“贵粤荟”,全方位、立体式推广、展示、销售贵州农特产品;
强化流通体系建设。整合资源,建设冷链物流、电商云仓、产品安全检测体系等配套设施,建成省市县“1+8+60”的电商供应链云仓服务体系,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
……
今年,贵州省联合粤黔协作工作队、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举办2025年“黔货出山·八仙过海”粤黔协作帮扶促消费活动,推动粤黔两地152家企业达成协议,实现产销对接金额15.01亿元。
劳务协作
端稳“就业饭碗”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经开区一家轻纺企业车间内,23岁的杨婷熟练地踩着缝纫机,“现在每月能挣5000元,还能照顾家里。”这得益于当地与广东纺织企业合作的“订单式”培训,企业列出技能清单,培训机构按单教学,让杨婷“靠技增收”。
深化就业帮扶。五年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农村劳动力培训28.73万人次,共建稳岗就业基地262个,开设广电班、广铁班等订单班327个,充分发挥劳务协作站、帮扶车间作用,贵州农村劳动力到广东就业稳定在180万人左右。
黔东南州岑巩县驻佛山市三水区劳务协作站站长肖吉军说,三年前,在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机制协调下,他被派到佛山劳务协作站。通过建立精准就业数据库,并申请实施“直播带岗+移动招聘会”模式,让就业岗位从云端落到线下。目前,已累计帮助1200余名乡亲在佛山端稳“就业饭碗”,带动家庭年均增收5.5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贵州省切实开展协作帮扶促就业专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粤黔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岗位共享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协作站管理的通知》,持续共建粤黔协作“一县一企(N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262个,吸纳黔籍务工人员就业5.86万人。
目前,全省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新增帮助贵州省农村劳动力就业26.3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9.3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