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贝贝
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一台来自贵州的“大家伙”——贵阳险峰MGK8440×20新轧辊磨床凭借其精准流畅的机械韵律与智能化操作界面,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采购商及观众驻足围观。
据贵阳险峰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险峰”)技术中心主任吴长城介绍,MGK8440×20新轧辊磨床是一款融合先进技术与卓越工艺的高端磨削设备,也是专为现代工业高精度、高效率需求打造的高端精密数控机床设备。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广泛适用于钢铁、轧辊制造、有色金属等行业,为客户提供高效、精准的磨削解决方案。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此次亮相国际舞台,展示了贵阳险峰的技术实力与创新成果。
我省近年来立足已有的产业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技术迭代加快产业升级,在航天装备、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电力装备及器材、高端基础零部件等产业上优化布局,不断推动贵州装备制造企业向“新”向“高”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贵州装备制造业增长40.5%,大幅高于同期水平。在贵州理工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少波看来,贵州扎实的产业基础、显著的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与丰富的能源,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这一点,在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泉电机”)的发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依托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我们联合哈工大、浙江大学等高校,面向国家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航空航天等重大科技专项战略需求,重点对高速电机、高精度伺服驱动电机、大力矩低转速直驱电机等核心和共性技术进行攻关。”林泉电机副总经理卓亮说,尤其是攻克的耐极端环境电机技术,目前已经成功配套神舟、天宫、嫦娥、玉兔、天舟、北斗卫星等航天工程。
作为贵州航天装备制造领域领军企业,多年来,林泉电机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通过人才引育、技术攻关、产业升级等系列举措,推动企业催生更多新质生产力,不断为贵州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前,林泉电机正加速推进微特电机智能化生产线建设,构建覆盖研发、生产、检测的全流程数字化平台,从而实现设备运转实时监控与生产预演优化。预计投产后,将形成年产20万台微特电机能力,带动下游产业链产值10亿元。
装备制造产品能“上天”,也能“下地”。在六盘水贵州贵能聚鑫煤业有限公司,机械的轰鸣声和石头的撞击声此起彼伏。一台长35米、直径4.5米、重达350吨的巨型设备深入约400米的地下,撑开护盾、转动刀盘,依次执行掘进、出渣、支护、运输等作业。
这个巨型设备,是贵州黑拉嘎科技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拉嘎科技”)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工程装备”)联合打造。针对西南地区瓦斯治理巷道掘进距离短、转场频繁、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掘进过程中必须进行探测等工程难题,经过一年半研发周期,双方合力成功推出了全球首台矿用机动型硬岩掘进机——“凉都号”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
黑拉嘎科技总经理罗皓铭说,“凉都号”自2023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成为煤矿巷道施工利器,显著提升了矿山隧道施工自动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凉都号”投入使用,实现了贵州省属煤矿在盾构机应用领域零的突破,并为我国煤矿建设的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凭借其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黑拉嘎科技吸引了江苏鸡煤、贵州天信电器、安通风机等多家能矿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落户六盘水市,形成了从核心部件到终端产品、从硬件制造到智能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据了解,黑拉嘎科技还与中铁工程装备、贵州工业大学共同成立了中铁贵能智能矿山研究院,致力于矿用TBM产品的持续迭代和技术升级,同时为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先进、成熟的技术装备支持,推动贵州能矿装备制造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省将逐步形成‘龙头引领、链式协同、全球竞争’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为全国产业升级提供‘贵州样本’。”李少波说。